两会代表委员谈修宪: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9日 23:07)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指出,宪法修改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修宪是国家的大事
“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宪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安徽代表黄岳忠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
“更细化、更积极、更文明、更民主。”全国政协委员周国治用简单的4个“更”概括宪法的修改。
他对此举例说明:关于土地问题,“别看仅加了征收二字,差别就是所有权的问题。征收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是使用权的改变,这种细化也是国家对保护私有财产的具体方法的体现。”
“更积极表现在,以前对私营经济的提法是,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现在改为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从单纯的监督管理到鼓励支持,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积极的进步。”
“更文明是指政治文明写入宪法。以前只提两个文明,现在是三个文明,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政治文明,这是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极大丰富。把三个文明写入宪法,不仅比较连贯、逻辑比较严谨,而且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更民主是指第一次把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虽然只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句话,但其含义十分深刻。”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家骐关于修宪的看法是:“这次修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民谋利益是这次修宪的根本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次富裕起来,承认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修宪是百姓的大事
从一届到十届“全勤”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1954年就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投票。那时,骑着毛驴进北京的申纪兰还不识字,50年来,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她在把自己的家乡——山西省一个光长石头的山村种满了果树的同时,目睹了法律之树在中国逐渐枝繁叶茂。
金海苹代表关心的问题是这次修宪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保护的是所有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罗益锋代表说:“宪法修正案追寻的是,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合法权益的保障。”
湖南代表王茂林认为,人权入宪意义十分重大,一是把党和国家维护人权的历史经验写进宪法,另一个就是表明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权对话。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仅对国内个体私营经济、普通老百姓有好处,而且也有利于外商来华投资的独资企业、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这对扩大开放会起到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王立东说,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写进宪法,是老百姓的福音。王昭耀代表说,社会保障入宪,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健康稳定地运行。
修宪是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
在北大,有关于宪法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1954年制定宪法时,毛泽东主席为了让文字的表述更为优美准确,特地请了3位北大中文系的一级教授,为宪法的文字进行修饰。
入学后第一节也是最重要的一节课——国家法中的宪法课,对1956年踏入北大法律系的李国光代表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啊!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把终身献给了共和国的法制建设。他说,凡是遵守宪法的时期,就是中国发展得最快的阶段。
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次参与修宪的孙启玉代表说,我觉得这是在一个全新起点上,积蓄力量,凝聚民心,对未来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从8根绣花针,8个姐妹,作坊式生产起家的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对此感触颇深:过去,因为持有的资产没有法律保障,民间投资者多少存有担忧,害怕企业做大后资产所有权出问题,所以才出现了改革开放前期的争戴‘红帽子’现象。如今明确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尊重,就是对公民劳动和公民权利的尊重,说明中国“以民为本”的立法精神正在得到确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前进了。
所有在场的人,为他这句话和本次修改宪法共同举杯。(朱玉、刘刚、张建平、陈芳、刘江、鲍盛华、张云龙、常志鹏、李薇薇、张毅)
→→专题:2004年两会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