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时空连线]两会特别报道:透析“宏观调控”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0日 10:09)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都在8%左右。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了7%,从这一数字的变化,人们可以体会到国家发出了对宏观经济将要进行适度调整的信号。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暴露出我国对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投入的不足和滞后,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内部的不平衡;去年西北电网以及南方多个省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形,电力、煤炭等能源和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暴露出了国家对经济上的投资出现了比例关系的失调;农民收入较低,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不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也同样暴露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整体向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0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经济发展要平稳较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适当控制国有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业。此战略举措表明,国家对经济的发展从追求速度已转变为更看重结构调整,更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看重要从局部突破转向整体推进。

  主持人:从这几天两会的情况来看,两个和经济相关的记者招待会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宏观经济调控问题,因为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些宏观的数字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首先来连线我们的驻会记者王跃军,了解今天两会热点。跃军你好。我们知道这几天两会一直在进行分组的审议和讨论,根据你的了解,代表和委员们最关心哪些问题?

  王: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代表和委员现在主要是讨论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方面的情况,从大会开始到现在,大家格外关注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经济是过热还是不热,或者说局部过热,不管经济热不热,应该说经济话题现在肯定是一个热点。

  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能够看到,对2004年的任务的展望的时候,对经济平稳发展所用的篇幅长达4页,在3月8号马凯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关于经济的问题也非常多,另一方面像这次政协那边的提案组和人大这边的议案组我们都进行了采访,我们发现其中很多代表、委员也在关注着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像政协的提案组,现在已经收到了4300多件提案,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占到43%,另一方面,像人大议案组现在收到的议案有500、600份,跟经济相关的议案非常多,比如像修改节约能源法这样的议案。

  主持人:我们现在知道政府计划报告、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还要由代表们进行审议,根据你的了解,代表们怎么来评价目前的经济政策?

  王:到目前为止经济热不热的问题,大家讨论的非常多,但是有一点是共识的,就是说在过去的经济运行过程,投资规模过大,一些低水平的投入过多,这是一些代表和委员的共识,比如像投资问题,去年在电解铝、水泥、钢材这方面的投资规模是增长了9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另外有的代表提到重复建设的问题,他们举了个例子,现在上市的汽车公司有12家,据他们提到的,目前几乎在每个省已建或者正建的关于汽车方面的项目就有3到4家,可以看出很多方面的建设和投资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进行,应该说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可能会带来不利,可能会造成生产过剩,甚至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还有代表和委员提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现在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能源问题,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能够感受到除了居民和农村用电之外,现在平均电费增长0.8分,看到电力的紧张,包括去年看到的很多地方的拉闸限电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像石油、煤炭、运输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短缺或者紧张的局面,也看出目前的能源问题可能在经济发展当中是制约性的问题。

  再提到今年的经济增长,去年是快速发展,今年要采取平稳,有很多代表、委员提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是提出了比较形象的例子,比如在一个高速公路上开的速度很大的汽车,如果是紧急刹车,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两个情况,要么偏离了方向,要么再起动,浪费时间,目前他们采取比较平稳的经济发展策略是比较正确的,这是代表和委员提出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非常感谢跃军带来的报道,今年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和我们的就业、和物价的指数、和我们的收入,包括我们使用的能源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演播室里请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刘伟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来到我们演播室。

  刘教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今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继续保持在9%,甚至9.5%、10%的话,保持目前的经济运行的状态会发生什么麻烦吗?

  刘:有可能会出问题,做出这种政策调整力度方面的变化,而不是方向性的变化,实际首先是基于2003年年底之后出现的一些经济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我们知道,我们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采取所谓积极的经济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我们累计的财政赤字和国债都是成千上万亿的。

  这些财政赤字最后都要转化成通货膨胀,至少转化成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贵,就是钱便宜,所以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搞积极的通货膨胀的政策,通货膨胀相当于一种税收,但是不是好的税,是坏税,举一个例子,一个企业,一个政府,一个老百姓,仨人,给他100块钱,政府通过税收拿了30个,老百姓通过工资拿了40个,企业通过利润拿了30个,一个人买一个东西,各得其所,现在政府发现30个不够用,再印100块钱,不给企业,也不给老百姓,给财政部,财政部花出去,200块钱在买100块钱的东西,老百姓兜里的40块钱也只够买20个。

  主持人:经济秩序按照目前的状况往下走,有可能物价会上涨的很厉害?

  刘:对,目前是这样的,压力已经有,连续几年扩大财政支出,已经有局部的表现,比如钢材的价格,铝的价格在直线上升,再加上电,现在很多省市拉闸限电,这么上升的过程前提是什么,2003年钢材的生产能力是0.7亿吨,又投了5000万吨的工厂,生产钢材的新项目,今年我们中国钢材的生产能力超过2.2亿,在世界名列前茅,这种情况下还在长,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经超过日本,可是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这里面的发展是不是有一些变化,这是价格在上涨,可能老百姓感受更强烈的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一些重要的农副产品价格开始上升,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几次大的通货膨胀,说到底都是首先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开始。

  主持人:这是一个先兆。

  刘:结构上看,重要的生产资料,电力、包括煤炭,重要的农副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后面又有几千个亿的财政赤字,成千上万亿的财政赤字有待于消化,这种情况下从宏观调控来说担心这种势头不做调整,会不会酿成恶性通货膨胀,这个担心不是没有必要的,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做出一个力度的调整是比较及时的。

  主持人:现在的目标是希望消费指数上涨不超过3%,比如达到3%的话可能会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3%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也是比较理想的,所谓比较理想是指什么呢,就是不是很极端,如果通货膨胀确实超过一位数、两位数以上了,这确实是比较高,这对老百姓是掠夺,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被贬值,而且中国老百姓有一个情况,就是捍卫自己钱财的手段并不多,改造的机会和方式并不多,主要是存款,这样对他的财富确实是很大的损失。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物价太低,前一段理论界所说的通货紧缩,负物价,更可怕,看起来好象是物价总水平在下降,是负的,你口袋里的钱升值了,负物价的前提是市场需求不活,企业卖不出东西,开工不足,企业甚至破产,减少就业机会,负物价意味着成本增加,收入减少,

  主持人:要把3%和我们预计的GDP增长7%联系起来看,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有利的。

  刘:如果是3%的物价水平,而且不低于7%的增长速度,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使失业率比较有效的得到控制,是通货膨胀压在比较温和的状态。

  主持人:可能说到3%老百姓又琢磨一个问题,大家很清楚,现在把钱存在银行存一年的定期,如果物价上涨3%,这事我亏了。比如刘教授您有钱的话,您现在打算怎么办?

  刘:这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就是经济要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大家的就业机会才可能增加,你的收入水平才可能提高,当我们提一定的通货膨胀条件下,对你的收入有什么影响的话,最主要的是和你全年的收入去比较,和你全年收入增长速度比较,而不是单纯的和你的存款比较,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利率,作为发展中国家利息存款和贷款利率要有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要有很长的时间,

  我们现在实际上是管制力度,政府在管制,所以我们的利息率并不一定随着市场的价格,其他物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会高于利息率,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一个福音,为什么呢?存贷款利率低,企业成本低,因为我们企业竞争力弱,很大程度上靠低成本和人家竞争,我们的企业成本低,中国人才有饭吃,才有工作,才有收入,反过来如果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还不够的时候,你把这个利息率就放开,是由市场决定,企业成本增加,我们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可能会造成大量的下岗、失业和大量的破产,中国老百姓可能真就没饭吃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低利率,这个对于每一个有存款的老百姓来说,他可能一方面抱怨我的存款利息为什么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但另外一方面,还真要感谢这个低利率给给国民带来的福利。

  主持人:老百姓考虑钱的时间要考虑两方面,一个考虑收入的机会,一个考虑自己手里现有的钱该怎么办。另外一件事情老百姓肯定也特别关心,就是就业的机会,前几年一直在说,我们GDP为什么每年必须得保持一定量的增长,是因为只有增长了才给你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本来这个形势挺好,去年都到9.1了,今年如果调到7,是否意味着职工的就业机会少了呢?

  刘:这个问题要这么看,一般来说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是相关联的,一般80年代、90年代初期以前大体上估算一下,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够带来170万个就业岗位,90年代中后期这几年估算下来,大体上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不到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因为技术进步,像过去一大笔贷款办一个厂几千人,现在同样一笔钱办一各企业可能就是几百人,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是1300多万,如果我们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岗位是90万个,要达到靠经济增长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来解决1300多万新增劳动力,我们经济增长要达到几呢?

  主持人:15。

  刘:达到这个速度是一个尝试,肯定恶性通货膨胀就来了,经济增长确实对解决就业有着根本的作用,但是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靠解决经济增长速度解决就业岗位,不现实,肯定会把整个经济平衡严重破坏,使经济秩序严重破坏,使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迅速贬值,一方面要靠保持一定速度经济增长,另外一方面,恐怕要靠结构性的调整,各个方面的综合措施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不能单纯靠经济增长速度来拉动。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现在按照目前大量的靠投资,我投资建一个新型的工厂,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多呢,还是说第三产业上升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多?

  刘:第三产业本身也要投资,如果是从全国目前的情况看,制造业带来的就业机会总体上是大过第三产业的,大过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可能有的同志盯住的、关注的更多的是服务业里的生活服务业,劳动力密集,第三产业严格起来讲,作为朝阳产业,主要还是高科技这块,真是对劳动力,特别是一般劳动力具有很强烈的排斥,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这个阶段,解决就业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人力资本投入来说,我们现在很欠缺,比如同一笔钱,我是办一个企业招收工人,还是我把这笔钱投入到工人的培训和产业文化的训练上,使工人的流动性和竞争力增大,这个恐怕要做深入的研究,我们这两个方面,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恐怕都有不足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单纯靠经济往上长带来所有人的就业是不可能的,怎么完善经济方式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刘:我们在投资过程当中,从结构上会不会考虑劳动力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之间的协调,不一定光是所谓高新技术,所谓高资本门槛的、现代的,这样的话大量的简单的劳动力怎么办呢?所谓从国情出发,比较优势,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劳动力多,而且便宜劳动力多,我们产业结构的选择,可不可以考虑对我们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有一个匹配,这是一个方面。再比如说,我刚才讲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是不是要有一个匹配。再比如说,失业和控制并存,几乎是所有国家面临的无解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发达国家有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也有这个问题,我们这个问题比发达国家在更低层次上会更大范围内存在,这样的话,教育问题,特别是一般性的教育问题对于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类似像这些方面,另外我们现在讨论很多的,一些观念问题,就业观念问题,比如家政服务,而且家政服务说老实话,前一段时间关于保姆问题讨论的也很多,要真是能够找到一个令人放心、称职的,这样的,又能够理解和信任的,也很不容易的,并且我们也特别需要这方面规范的市场等等。

  从体制上、从结构上、从经济本身,从文化概念上,我倒是觉得综合性的来处理失业问题恐怕比单纯的靠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来吸纳我们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和解决目前我们已存在的失业的状况,可能更现实。

  主持人:也更有效。那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去年冬季以来,一直到现在为止,很多的省市都出现了能源紧张,拉闸限电,居民直接感受到不方便了,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如果按照我们目前的宏观调控方式的话,这方面会缓解吗?

  刘:我想这方面会缓解,据统计去年夏天是19个省市拉闸限电,大概现在还有8、9个、7、8个这样的省市在限电,为此不仅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包括一些外商,人家进入之后,你承诺的电力,现在给人家限电,一些工业技术要求的破坏带来的损失都是很难计量的。

  我们现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基建规模、基建速度还有一些开发,包括大规模的开发区,我们到去年年末大体上我们初步估算的批出去的开发区圈地大概是3.4万平方公里,3.4万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一个台湾省的面积,台湾省相当于这个面积,我们真正开始起动开发的只占43%,一方面土地严重浪费,基本上都是粮田和交通要道上的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这么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拉动了基建,背后的能源、动力各方面的耗费,我相信是很大的,这是一个情况。

  再一个情况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我们的低效率,因为你的增长一过热,或者是速度一快,需求一旺,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出现一个大家买东西都不问质量了,避免通货膨胀损失,通过抢购来回避自己的损失,规避一些价格上的风险。你这样一来,企业的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就可能推出去,这种情况下企业完全可以低效率的,不讲效益的大规模的去生产,这样一来就造成高浪费基础上的生产,特别是能源,我刚才讲了,其实咱们中国现在电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日本,但是咱们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要比日本差的很多很多,你可以想想你的效率,所以我想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的问题就是能耗问题是我们的低效率,怎么样提高企业运用这个东西的效率呢,其实很重要一个你要把发展速度,总需求,它的增长,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千万不能造成一个通货膨胀预期,大家都感觉到涨价都去抢,企业根本不用讲究成本降低,不用讲究技术进步,破烂货都能卖了,看起来给企业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这个宽松的环境带来国民可持续发展的严重伤害。

  通货膨胀这么巨大的压力会造成老百姓的生活秩序的混乱,同时使我们能源的耗费、资源的枯竭速度明显提升的,所以我说在这点上,我们采取这个措施,是稳定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来避免微观上的企业的进一步的盲目扩张,从而来讲究降低成本,讲究效率,节约能源,我觉得这带有战略性的,这样一个举措。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政府采取这样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不仅仅求速度,还要求质量,其实说到底也是希望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利,老百姓是需要就业的机会,需要有好的收入,同时也需要有洁净的自然环境,更好的医疗、教育条件,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

责编:白秀颖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时空连线]两会特别报道:合法私产不可侵犯(2004/03/09/ 11:23)
  • [时空连线]振兴东北:机遇与挑战(2004/03/08/ 10:28)
  • [时空连线]农村税费改革(2004/03/06/ 13:10)
  • [时空连线]两会报道:人大代表履新一年(2004/03/05/ 10:04)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