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原创] 建议将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缩短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0日 14:13)
两会召开,举国瞩目,过去一年,我国各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就业、“三农”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将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难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里仅就这些问题的缓解提出一点建议。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建议内容:
将我国每周法定工作日由五天缩短为四天,即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由40小时改为32小时,作为过渡可以考虑先将每周工作日改为四天半(36小时)。
理由:
鉴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实,就业困难将是长期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效率提高,用工人数不断减少,劳动力过剩将日趋突出。例如,电冰箱、电视机制造企业,如果充分生产,全国、甚至全球只需少量厂家生产就足够。制造业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用工人数减少;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每年新增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农民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就业难度大。中国的现实是缺少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国家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也会逐渐趋于饱和,因此,劳动力大量过剩是每一届政府无法回避的现实。通过减少法定周工作时间将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缩小贫富差异,促进生产和消费互动,使得经济运转更为有效,有助于社会稳定。
优点:
①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将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每周法定劳动天数缩短一天,企业员工劳动时间缩短,为完成同样的工作必然要增加就业岗位。例如,每周缩短一天工作日,4人的工作量需要5人来完成。充分就业,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缩小贫富差异,促进生产和消费互动,使得经济运转更为有效,有助于社会稳定。
②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缩短,必然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本身的成本比较低,因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有限的,事实上,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必然会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因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上仍然具备竞争力,关键是要掌握好“增加就业岗位引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度;对国内而言,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缩短,各个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的幅度是相当的,对企业间和老百姓横向的影响并不明显。
③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将有助于缓解“三农”问题的压力。每周法定劳动天数缩短一天,劳动者休息时间延长,有助于促进休闲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增加;休闲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增加服务行业的就业岗位,吸纳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间接又带动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改善,有助于缓解“三农”问题。
缺点:
减少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必然要增加就业岗位,降低企业运行的效率,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对政府正常运行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政治、社会、经济各层面(包括物价)均可能带来暂时的冲击。
措施:
为稳妥起见,建议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就“我国每周法定工作日时间缩短”问题进行专题可行性评估,定性/定量分析“每周法定工作时间缩短”对我国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以及各行各业的影响,研究政府部门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渐进推进每周法定劳动时间变革,可以先改为每周四天半(36小时),并逐渐过渡到每周四天工作日制(32小时)。
需要指出的是,每周法定工作日的缩短必须全国同步实施才有效。我国每周法定工作日由六天改为五天半,由五天半改为五天,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相信:渐进推进我国每周法定工作日由五天改为四天,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大的飞跃。(网友:郑晓东)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