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感] 直击面红耳赤的讨论会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3日 11:36)
CCTV.com“两会”记者肖阔: “我来,我来,我先来!”。异口同声,同时出手,谁抢到话筒谁就有发言权,平时那些温文尔雅的委员在3月7日农业界第一次合组讨论会上都变得激动了许多。讨论会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11点半,其间争论激烈,交锋甚多,这都是因为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参加了会议。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也许是在会前知道杜部长的到来,委员们就做的时候就抢着坐到了面对或者靠近杜部长的位置,大家心里都有话,都想说给这位支持全国农业事务的最高的高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委员们之所以如此般的移行换位的找座位、不辞辛苦的抢话筒都是为了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可以直接讲述给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杜青林。
联想这几天的采访,这次讨论会是最有生气、最激烈的一次,发言的委员都很珍惜和部长直接面对的机会,尽量长时间的把持着那随时可能被抢走发言权,他们以最严谨的逻辑、最清晰的思路、最适用最直接的言词把自己的提案和建议表达出来,眼神不断环顾周围,但却要更长久的落到杜部长身上,他们在说着自己的提案,也在审度着部长的心。
看着这些被记者平时追逐的身影如今也如同我们一样般追逐着他人,我想到了很多别的东西。委员来到北京参加会议,其肩上也是担负着家乡父老乡亲的重托,担负着政协委员协商国是的任务。委员来自群众代表着基层群众利益,他们平时深入基层、“混迹”于百姓中间,多少疾苦多少建议积在心头,如今机会在前,不吐不快,哪有后退迟疑之理!政协委员大都是当地或者业内成功之士,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支持,没有忘记为中国的农业大声疾呼,他们知道自己的机会就是百姓的机会,自己的呼吁就是为民宣言,所以他们没有礼让,因为没有理由去礼让;也暂时忘记了风度,因为这时候有风度就是不负责。委员们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汇报、讨论,直到了忘我的境界。
看到他们,我希望这样的会议可以延长,可以给这些劳心劳民的委员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毕竟能够把声音建议变成行动的只有他们了!
1CCTV.com网络记者跑“两会”
责编: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