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传销网中的大学生(7月12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3日 20:45)
CCTV.com消息(新闻调查):
制作群:
总制片人:梁建增 陈虻
制片人:张洁
编导:徐涛
出镜记者:长江
摄像:孙海南
录音:呼和
解说:林贺
责编:杜晓静 王琦冰
合成:吕钢
监制:李挺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采访对象:
举报大学生 李振祥
举报大学生 朱小波
受骗大学生 林萍
受骗大学生 邓佑喜
传销参与者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世昌
犯罪嫌疑人 秦永军
犯罪嫌疑人 辛俊涛
犯罪嫌疑人 赵晓民
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处长 武列超
重庆市工商局渝北区分局公平交易科科长 江洪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 陈德林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 王波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 韩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 冯雷
演播室:传销,这种被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经营活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一向被人们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与传销、老鼠会这样的非法活动发生了联系。2004年3月,重庆、湖北警方破获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传销案,解救大学生2000多人。对这起案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过批示。那么,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大学生会身陷传销泥潭?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到底怀着怎样的心态?《新闻调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同期声(现场):我来自湖南,名叫陈新。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大家伙记住这句话。下面请我的家人闪亮登场。
传销人员: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传销人员:非常好。
传销人员:我来自江苏宿豫,名字叫张磊,祝大家早日成功。
传销人员: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传销人员:非常好。
传销人员:我来自江苏沭阳,名字叫孙志雷,我祝大家早日登上成功的顶峰。
解说:这是《新闻调查》曾经报道过的传销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前不久,在重庆警方摧毁的一个传销网络中,参与传销的人员超过2000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大学生。
长江:这一共有多少窝点?
韩光:一共有一百三十多个窝点。
长江:就在这个渝北区啊?
韩光:对,就在这两路镇。
解说:2004年6月,记者来到曾经大量聚集传销大学生的重庆市渝北区,在办案民警的陪同下,寻访当时的传销窝点。
长江:这是一个点儿。
韩光:对,这是一个点儿,这是四单元,我们在3月19号那天当天就和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在这楼上七楼一家住宅里面,当时是解救了50多个大学生。
解说:这次解救行动还要从3个曾经被邀请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说起。2004年3月9号,湖北大学生李振祥、王勇、朱小波向湖北警方举报,称有近400名湖北籍大学生聚集在重庆渝北区进行传销活动。
李振祥:据我所知,好像是去年八九月份到重庆去的。去的时候只有六个人,到今年3月份的时候,就是我在那儿,我能够遇到的人都有大概两千个学生。短短这么短的时间能发展这么多人,而且后面相当于一个病毒一样越来越大,一个人骗两个人,两个人骗四个人,后面骗得非常快。我们原来班上有一个同学,他骗了一百多个人在里面,他还给我做思想工作。他就说你从汉口到武昌有个T258那个列车,他说这个T258你可以到重庆沙平坝火车站去看一下,每天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过来,这就是造就我们百万富翁的一个专列,我让你们班上所有的精英分子都到这个地方来。当时我是感觉到非常的震惊,感觉到不舒服,回来之后我就想这事情一定不能让他继续做下去了。
武列超:我们3月9号接到了三名学生举报。
解说:武列超,湖北省公安厅经济侦察总队处长,曾经到重庆解救被骗参与传销的湖北籍大学生。
武列超: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主动的开始调查,进行了摸底,做一些先期的基础工作。
长江:这个底怎么摸?
武列超:调查组就决定由三名学生继续再返回传销组织,另外加上两名记者作为他们新发展的下线一同进入。
解说:警方接到举报后,决定由这三名大学生和《楚天都市报》记者打入传销组织内部,收集证据,摸清传销窝点分布情况。
武列超:重庆这个传销,它的方式就是每个人加入的时候要交3350块钱。交钱的时候它要举行隆重的签单仪式,少则二十多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
解说:根据线索,传销组织的上线人物将会在3月19号出现,参加新会员“签单庆祝会”。警方在这一窝点周围进行了布控,准备进行抓捕。然而却出现了意外。
武列超:当地区政府组织的环卫,一些环卫管理人员在那个地方搞环卫卫生检查,刚好那个时候检查到那栋楼底下。他们都是穿着制服,拿着摄像机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是工商部门或者是公安部门来清查了。一直等到九点钟没有来,我们最后就冲上去,结果进去了里面有76名参加传销的学生。
长江:在那儿等着开签单表彰会呢?
武列超:都坐得整整齐齐,都坐在地板上,一排一排的坐得很整齐,在那里唱歌等着总经理来签单表彰。
同期声:给我来个特写吧。
传销人员:给我来一个吧。
传销人员:摆个姿势。
传销人员:长得帅的,帅哥靓女们站起来。
工商局:你们传销什么?
受骗大学生:我们不是传销。
工商局:是什么?
受骗大学生:直销。
工商局:直销的什么东西?
受骗大学生:欧丽曼。
工商局:欧丽曼产品在什么地方?
受骗大学生:直销的东西我现在没拿到产品。
工商局:你没拿到产品?
受骗大学生:嗯。
记者:你觉得你们现在搞的是直销?
受骗大学生:我觉得是。
记者:是合法的吗?
受骗大学生:我觉得也应该是。如果说产品没有问题的话,也应该是。
解说:这次清查传销行动中,警方仅在这一个窝点内就解救大学生76人,其中湖北籍学生56人。这个传销组织正是打着直销的幌子,传销一种据说是法国产的“欧丽曼化妆品”。
解说:这就是“欧丽曼化妆品”,重庆渝北区的工商部门对这一化妆品进行了鉴定。
江洪:欧丽曼这个产品经过我们的调查,它实际上还是一种三无产品,也就是说国家根本就不允许它上市的,不允许在市场上流通的一种产品。
解说:警方在查处“欧丽曼”传销活动时,各高校已经开学,民警和工商人员反复地向学生说明传销的非法性,劝他们返校上课,但是有些大学生情绪激动,不听劝解,对警方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受骗大学生:是这样的,我去年从武汉去过上海,去过郑州,去过哈尔滨、黑龙江,去过贵州,去过深圳,难道去哪儿还需要理由吗?是不是。来这儿看朋友不行吗?
记者:看朋友,什么朋友?
受骗大学生:我俩是校友。
记者:这个东西实际上并不是你们真正想销售的吗?
受骗大学生:你说得很正确。这就是直销的一种理念。
记者:你们销售的那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受骗大学生:有时候这种理念,这种文化,可能比这种产品更重要。
记者:你还会在这儿吗?
受骗大学生:我可能过几天我就要走了,我实话跟你说。
记者:不准备做这个了?
受骗大学生:不,你错了。直销我还会做下去。
解说:一些参与传销的大学生一时难以认清“欧丽曼”传销组织的真实面目。警方解救的56名湖北籍大学生,在被劝返回学校的过程中,就有一些人趁机溜走。
武列超:当时送的时候在重庆最后又跑了九个,进站的时候,趁人多的时候跑出来九个。
记者:为什么跑呢他们?
武列超:不愿意回来,还想在那个地方继续跑(传销)。
记者:就是思想没转过来。
武列超:没转过来。他们是说他这个组织没有摧毁,主要的头头没有抓住,传销的这个事实还存在,在重庆渝北地区还存在,他还要想着回去再继续做。
解说:重庆警方在调查这起传销案时发现,有一些神秘的上线人物在操纵着这些传销者,指导着传销者的活动,他们被称为“总代理”,“总代理”很少露面,在新会员签单收钱时,才可能见到他们。只有抓捕到这些“总代理”才能摧毁整个传销网络,彻底解决问题。但是传销组织内部管理严密,各级之间互不见面,对外人又十分戒备,所以很难掌握谁是真正签单的“总代理”。
陈德林:因为当时我们掌握到这几个主要犯罪嫌疑人,赵晓民、辛俊涛,他在签单的时候出现,而签单出现的时间和他离开的时间不到三分钟、五分钟,这个三分钟、五分钟就是说有一个觉醒的,有一个举报的,等到我们赶去的时候人也跑了。我们反复斟酌,反复研究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我们的民警,要把我们的民警打进去。
王波:然后我们队长就安排,要我们两个民警扮成学生,做卧底到他们里边。
陈德林:在3月24号清晨的时候,这个赵晓民这次答应了,今天晚上六点钟要签单。
解说:2004年3月20日下午六点左右,赵晓民终于出现了,就在赵晓民与下线签单收钱时,打入传销组织内部的警方特勤人员发出了收网的信号。
同期声:单子,签的单子呢?
传销人员:这就是赵晓民。
王波:当时要不是我和我们另外一位同事在里边卧底,亲眼看见她签单,亲眼看见她把那个单从窗户外边扔出去的话,可能说实话,也处理不了她。
王波:就这儿。
记者:哪儿下来的呀?
王波:当时就是从那个红凳子那地方,从那地方扔到这地方来的,揉成一团的,下来之后打湿之后很不好找。
记者:几份啊?
王波:三份。一共是三份顾客登记表。
解说:面对铁证,赵晓民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签单的“总代理”。与此同时,在渝北某宾馆布控的公安民警也迅速出击,将入住在此地的另一个传销网络“总代理”辛俊涛及其同伙一举抓获。在捉获辛俊涛的同时,警方意外的发现,房间里的另外一个人居然是整个重庆地区“欧丽曼”传销网络的总负责人秦永军。从秦永军在沙坪坝的租赁房内,警方搜出了128份刚刚签单的“欧丽曼”入会登记表和386份空白入会登记表。秦永军、辛俊涛、赵晓民三人曾在广西进行非法传销活动被取缔后来到重庆。
解说:秦永军,38岁,初中文化,务农,河南省项城市店镇解堂村人。辛俊涛,25岁,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辛庄村人。赵晓民,25岁,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东蕾村人。辛俊涛、赵晓民曾经在西安外事学院读书,不到一年时间便退了学,搞起非法传销。
记者:你知道你们这个公司是什么公司吗?
秦永军:就是欧丽曼公司。
记者:这个欧丽曼公司在哪儿?
秦永军:具体在哪儿咱也不知道。说是香港,什么亚太香港。
记者:这个公司有营业执照吗?
秦永军:没有见过工商执照。对这块也有抱过怀疑。
记者:如果说要销售产品的话,为什么不把欧丽曼产品拿到市场上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去呢?
秦永军:每个人要是专门掏3350买这套产品谁都不可能买。包括我,我也不会去买它。之所以买,就因为感觉到买了这个产品之后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去发展。
记者:你指的发展是什么意思?
秦永军:就是可以叫人。
记者:拉人?
秦永军:嗯。
解说:要取得“欧丽曼”公司的发展机会,就要先交纳3350元的入会费,成为“欧丽曼”会员,然后每介绍来一个新会员,公司都会奖励510元作为提成。会员入会后,只需发展3到9人可成为“家长”,发展10到69人可成为“主任”,发展70到398人可成为“经理”,399人以上就成为“总代理”,再往上便是“超级总代理”,每个级别的负责人会按不同比例提取新会员的人头费。
记者:你是做到了哪一个级别之后才清楚这是骗人的?
秦永军:上到总代理的时候。
解说:秦永军作为“总代理”的上级被称作“超级总代理”,秦永军的下线是辛俊涛。在秦永军发展了辛俊涛后,辛俊涛又将自己的女友赵晓民带进了网络。然后,辛俊涛、赵晓民努力拓展业务,不断地叫亲人、同学前来,依此类推,非法传销网络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
记者:你回忆一下你自己,你拿出3350块钱究竟是在买什么?
辛俊涛:我这种出发点不是说很高尚,确实是得到金钱,但是不是说得到一些不义之财。因为通过很多的那种理论各方面都给你讲了,让你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些事,你就感觉做了,我今天做了,可能我明天就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者,包括我自己刚加入的时候,就有这种很大的冲动。
江洪:产品不重要。因为外地来的人,来参加的人员,没有哪一个是冲着产品来的。而且那些组织者他们心里也非常的明白,他们也不是为了把那个产品推销出去,而就是为了让人来参加,他们敛财。
记者:那产品就是个工具,只是个道具。
江洪: 对。
记者:你究竟是在卖产品,还是说通过产品这样一个道具来拉人?
辛俊涛:要根本就没有产品,单纯的拉人头,来个人来个人的话,我感觉谁都很容易去看清这中间的关系,也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吧,所以导致你很容易去接受,就感觉自己是在卖产品,而不是在去拉人头。
记者:为什么愿意拉一些大学生来呢?
辛俊涛:也可能知识面,包括辨别能力,很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包括你们提出的很多问题,在你们看来可能漏洞百出,反而很多大学生来,反而更容易去接受。有些甚至来就连一点反抗情绪都没有,就很容易就接受。
解说: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2000多名大学生放弃学业走上传销歧途,成为传销的俘虏?
解说:从去年8月开始,来自广西、云南、湖北等十几个省区的大学生在渝北、巴南、合川等地聚集。他们大多居住在出租的居民房内。细心的居民发现这些年轻人的生活相当简单,很少在外面吃饭,总是门窗紧闭,出入十分神秘。
长江:看他们的样子像什么人啊?
居民:很少看到的。
长江:很少看到啊。
长江:知道他们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
居民: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我们怎么会知道嘛。
居民:不知道,只听见早上在唱歌,早上像上课那样唱歌。
解说: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两个曾经参与传销活动的大学生,他们向我们讲述了受骗经历。
林萍:今年2月底的时候,当时我以前玩的很好一个同学,突然间那天打电话过来,他说你想不想休学出来打工,他说一个月有三千多块钱工资。
记者:他没说让你过去具体做什么?
林萍:他说我只想给你一个惊喜。我说先过去看一下,我当时一去觉得好奇怪,他把我带入一个居民区那样的房子,我说公司嘛怎么可能是这样的?
邓佑喜:我接到我们高中同学一个女生的电话,她说她在重庆那边做促销,一时忙不过来要增加人手。因为一再要求,所以实在没办法,我以为没多长时间,以为只有三四天时间,最多了不起四五天吧,搞完了就赶快回来,因此就没跟学校打招呼就直接过去了。
记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骗的方法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拉过来?
赵晓民:受以前传销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传销是坏的。假如说你跟朋友讲我在做直销,那朋友肯定想,什么直销啊肯定是传销,朋友就不过来了。这种骗是善意的一种谎言,而不是说恶意去欺骗去害你的朋友。
解说:所谓“善意的谎言”就是按照“欧丽曼”传销网络找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的“五同”邀约法则,把自己的同学、朋友或亲戚骗到重庆。
江洪:它的制度里面讲的有三不谈:不谈公司,不谈产品,不谈公司的制度。还有三肯定:那就是这个事肯定合法,第二(肯定)适合于你,第三肯定能赚钱。
李振祥:他们选人有一个原则就是说,家庭经济条件不要太好,但也不要太差,这样一个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能够砸锅卖铁,找父母,想尽一切办法,差不多能够骗到六千块钱。其中3350块钱是交给那里面的,还有几千块钱,是用来他们在里面生活,以及叫别人用的。能达到这个地步是刚好的程度。
解说:大学生被骗到重庆后,为了让他们尽快加入传销组织,幕后组织者通过上课给大学生灌输所谓的“直销”理念,对他们进行“洗脑”。
邓佑喜:刚开始去先休息了一天,然后第二天就被带进了课堂。
记者:课堂什么样?
邓佑喜:就是一间民房,卧室那么大,里面有三四十人,全部坐着小板凳,坐在小板凳上面。
李振祥:就像压缩饼干一样的挤起来,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而且特别是讲师刚刚来讲课,还有唱歌的时候,窗户关得很紧。那时候你看到天花板上、地面上全部是水。是什么水,就是人呼出来的碰到上面,因为那时候天气比较凉,我看到上面的水往下滴,地上水就是一层,墙壁上都是水。里面空气非常的糟糕。
解说:这就是大学生们接受传销组织者培训,上课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一般会坐上三四十人,比起大学校园的学习环境,这里的条件无疑很差。那么,是什么让大学生们痴迷于这样的空间与氛围呢?
记者:课堂上都讲些什么?
邓佑喜:上午第一堂课是讲中国直销业,第二堂课就讲它的分配制度,然后下午就讲成功学方面的,就是讲理念,就是你怎样获得成功,阻碍成功的因素,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怀有哪种心态,怎么做。
记者:讲课的人有没有正儿八经学校的讲师、教授?
邓佑喜:没有。全部就是圈内的人士,都认识。就是所谓的一些成功人士,做到主任,一定的级别,他们就来讲。
同期声:现在请大家用最棒的姿态,最真挚的掌声,欢迎我们公司做得最棒,而且人长得最帅的张金龙。掌声有请。
传销人员:掌声不够。
传销人员:各位,现在好。
解说:曾经与三名举报大学生在传销组织内部调查的记者陈世昌,对传销培训课的讲师印象很深。
陈世昌:这个人我感觉他是能力非常出色的,至少演讲能力,他滔滔不绝讲了三个小时,一刻都没停留。什么都讲,但是他就是不提欧丽曼。他讲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然后讲哪些成功人士的,他会罗列很多成功人士的一些共同特点。
记者:他罗列的成功人士都是什么人?
陈世昌:比如说现在经济的大鳄、一些著名的银行家,特别是国外的非常多。他讲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特点,去跟给你分析、去剖析,然后说你要想成功的话你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他说我现在对新来的同学说,不要对这个环境感到失望,因为正是我们现在处于创业阶段。正是因为有这种环境,才会有我们未来的成功。他到最后关键时刻他的话锋一转,转到哪里呢,说我们欧丽曼给你提供了这些条件,给你提供了这些氛围,只要你肯努力的话,你在欧丽曼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他这些激励的话主要是说给我们新来的同志,他这些激励的话让那些已经加入会的那些同志们群情激昂、热血沸腾,然后他会说“你们想不想成功?”然后那些下面的同志会高呼“我们想成功”。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对着他去做不同的手势。
记者:什么样的手势?
陈世昌:比如说这个,很多人都对你一起做这种手势,这个叫我心飞翔。
记者:表达什么意思?
陈世昌:就是表达我心飞翔,他们组织内部的一种规定,我心飞翔。还有你是最棒的,这样不停地做,你是最棒的。
记者:不说话?
陈世昌:不说话就这样做。很多人下面几十个坐成一排,排成队伍,跟你不停地做这样的手势,那感觉非常好,然后这样做。
记者:这是什么意思?
陈世昌:大鹏展翅,祝你大鹏展翅。然后步步高升,这样步步高升。还有一个。
记者:这是什么意思?
陈世昌:众人划浆开大船。还有一个这样。让人感觉那个好像,大家都觉得很疯狂那种氛围,都觉得很疯狂。我们作为新来的同志也会不自觉地卷入进去,尽管可能对他讲的那种话,大家可能还有一些心存疑虑,但是那种氛围确确实实感染了很多新来的同志,正是因为它这样一步一步的陷阱把你拉下去了。
同期声(传销人员)::当有一天我们成为公司的一名合格的业务员之后,并且在同时可以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还可以在这个时候去组建一个你的销售网络,充分地利用市场倍增学来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魅力。
解说:在传销的培训课堂上,传销组织者不断向大学生编织一幅快速致富的美好蓝图,将传销形容为“钱生钱”的暴富行当。
邓佑喜:在这个过程中,头三天里面一直是抵触情绪。因为听课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是不是有点像非法传销,因为我也只是听说过,我也不是很清楚。后来就把这个疑问上课上完了就问了一下,他们就说你上课没仔细听,叫你仔细听你不仔细听。因为我上课的时候比较累,稍微打了一下瞌睡,没怎么注意。因为他们上课有些讲的东西,我是经济类专业的,所以说对他们讲的经济类方面的东西就不是很感兴趣,我做了走的准备了。她就说那你再留两天,后来就是这两天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记者: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两天?
邓佑喜:自己随着对它刚开始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了解不是很多。后来了解多了之后就接触到它的一些制度分配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利益的诱惑。
记者:什么样的诱惑?
邓佑喜:根据那个级数,我发展三四个人,然后三四个人每个人又发展三四个人,就是这样几何倍增,然后你从每一个人里面能够得到多少好处,就是这样。如果说经过几级的话,那个数字是蛮大的。
记者:从来没有人认为这说的是谎言?
邓佑喜:我们自己都不认为是谎言。因为总是相信一个目标,你自己不断地走下去。
记者:这个共同目标是什么?
邓佑喜:就是做好这个网络,就是做网,就像织网一样,像蜘蛛一样织网。刚开始你只是织
到后来你就不用织了,直接去收益就行了,就等蚊子上网就行了。
李振祥:他们创造了种种虚假的氛围,那里面人就是告诉他,你们现在就是做的一个事情,我们是做直销,不是做传销。他把直销这个事情吹得神乎其神,他说这个就是改变中国商品流通领域,改变中国社会这样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就像我们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样,就像八十年代个体户一样,还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股票一样,你们就走在时代的前列,你们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你们应该做出一点牺牲。这些学生就是激情澎湃,觉得就是要干一番事业。
记者:你们给新入会的人上课的时候不是说的很清楚吗,有很多人可以非常快速的致富?
秦永军:那些都是假的,刚来的时候都明白不了那些东西。课堂上讲的能赚那么多钱,实际在发展当中赚不了那么多。这好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
林萍: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说,它给你一个假象,现在大学生在学校面临一种情况,就是说大学生很苦闷,感觉在大学里很无聊,但在这里可以寻找到一种激情。
记者:寻找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激情呢?
林萍:每天早上我们搞晨训,包括即兴演讲,可以对你进行锻炼,每天可以唱歌,站军姿什么的,都可以寻找一种激情。在大学里面每天都起得很晚,突然间有那种训练的话,你感觉生活里可以寻找一种激情。
陈世昌: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即兴演讲非常摧毁人。
记者:非常什么?
陈世昌:非常容易让人敞开心扉的谈,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面,一清早的时候你谈什么呢,很多大学生就谈到人生和理想,以及现在在学校里面遭受的一些自我感觉不平的遭遇、困惑。正是因为这种谈心、交流,把人和人的距离拉得特别近。有一个女孩,也是跟我一起来的,当天也是从重庆过来的,她谈着谈着就谈哭起来了。谈到自己从小遭受的不幸,以及在这个家庭里所感受到的温暖。因为每个人都对她非常好,带她出去串门,跟她谈心,她吃饭的时候很热心的给她盛饭、夹菜,她感觉这个好像是在学校里所感受不到的,在家庭里所感受不到的。她觉得在这个群体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真挚的一种感情,所以谈着谈着就哭起来了。他们正是用这种手段达到他们所要达到的一种目的,首先取得了你的信任,在这个氛围里面。
解说:在这之后,传销组织还会安排人员对新来的大学生实施24小时跟进制度。
江洪:那个跟进就是让你一天24小时,不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让你看电视,不让你接触外面的人,不让你买报,自己单独活动。而是有一帮子人就围着你转,就给你鼓噪这个东西,都是自己的同学、朋友,一帮人给你讲那些事。而且有的现身说法,把口袋里面的存折(给你看),我才做三个月你看我现在已经挣了十几万了,甚至更多。那么这个过程潜移默化,也就是让你不信也得信这个事。
解说:这些并排放在地上的黑心棉,是大学生们睡觉的地方。在许多传销窝点里,都能够找到这样的东西——那就是烂菜叶。这些都是大学生们从附近的菜市场里捡来的,令人无法想象他们每天吃的就是这些。
记者:我听说你们捡菜叶子吃?
邓佑喜:是的,我都捡过。
记者:是真的吗?
邓佑喜:是真的。
记者:你到哪儿去捡过?
邓佑喜:就在附近的菜市场、集贸市场里面。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去捡菜叶,大白菜、莴苣那些叶子,就是外面那些叶子,别人扔掉了不好卖。有些老的,有些快要烂掉的,我们就去把它捡过来,稍加整理一下,清理一下,就吃。
解说:靠捡菜叶来维持日常生活,传销组织者炮制了一套理论,声称捡菜叶可以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创业阶段磨练意志的好方法。而实际上是为大学生日后骗人入会打下心理基础。
记者:为什么要去捡菜叶?
邓佑喜:要让你通过捡菜叶这个事情,让你将你自己的面子问题抛开,你能够做到在别人的脚旁边去把菜叶捡起来,能经受住旁边外人的不理解,还有一些人白眼,说一些风凉话,对这些事情你不要管它,你捡就行了。
陈世昌:他所邀约的这帮学生都有一个很共同的特点,在于什么呢,他们都是来自于乡镇,甚至是农村,家庭条件都不是特别好,但是这帮学生又非常的上进,都渴望成功。但是他们在没走入社会之前对社会充满恐惧,因为他不知道社会未来是怎么样,他们所以选择在这个圈子里面逃避,去实现自己成功的一种梦想。所以他们来了之后,他们感觉这个成功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并且很多人都给你很多成功的机会,并且很多人都尊重你,这些是在社会上和在学校里面得不到的。
李振祥:还有一点,就是利用了大学生那种激浊扬清那样一个心理素质,他把这个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一些问题进行放大化,让大学生觉得就是没有前途了,然后自己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必须要放下一切,奋起一搏。据我的观察,有很多人在里面,传统的价值观念在那里面,他用个不到两三天的时间,已经全部被他磨灭了。像擦黑板一样给擦掉了,然后所有的道德体系在那里面重新建构,建构什么样的呢,骗人已经不是骗人了。他觉得他把你比方说他把同学叫过来是为了给同学一个机会,自觉不自觉充当了别人的一个工具,在一种扭曲的激情之下做了一些完全是很荒谬的事情。
解说: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林萍家庭贫困,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六亩土地和一头耕牛。她已经欠了学校一年的学费,为了摆脱休学的窘境,最终她选择了交纳3350元,参与传销活动。
记者:这个钱怎么筹的?
林萍:我男朋友把他的生活费六百块钱生活费给我寄过去了,我老乡的一千块钱也是生活费寄过去了。当时他们给我找理由,说问老乡借钱,我找不到借口,编这借口编那借口都不合适,然后他们说我在这边出了事,住院,然后我老乡很急。
记者:你怎么跟家里说你要钱?
林萍:我跟家里说,我就说我要两千块钱,家里什么话都没说就给我了,因为他们一向对我很信任。
记者:家里面那个钱是哪儿来的?
林萍:家里是卖牛,一头牛卖了,卖了一千八百多块钱,然后又借了一百多块钱给我的。
记者:牛要卖了以后对你们家有影响吗?
林萍:有影响,就是我们没有牛耕地了,我父母就只有挖地了。前几天我给家里打电话,然后我爸爸告诉我说今年的六亩多地上都是他们一镢头一镢头挖出来的。因为没有牛了,就只有挖了。所以我现在心里真的很难受,我恨我自己不争气。
记者:你签单的钱从哪儿来?
邓佑喜:钱从家里来,因为我们现在还没经济收入,只有骗家里。
记者:怎么跟家里说的?
邓佑喜:因为我现在是大三,学习上面可能也要求买电脑并且配置要求高一点,所以说就一次性的在家里拿了七千块钱,交了3350,然后生活开支、来去的差旅费,就这样被花完了。
记者:七千多都没了?
邓佑喜:没了。
记者:大学生他都有头脑,他怎么会被传销这个事这么深深吸引?
李振祥:问题关键就在于大学生他根本不知道它是非法的。那里面的学生就以为这个事情绝对不是非法的。绝对没有哪一个传销公司说我们在做传销,它不会这样说的,它肯定打着别的旗号。
解说:为了弄清到底什么是直销,什么是传销,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
所研究员冯雷,他曾就这个问题做过深入分析。
记者:直销、传销究竟有什么不同?
冯雷:我们说直销的目的是一种商品流通的渠道,这一点很关键。但是传销呢,对消费者来说它不是消费者,虽然有商品。但是你看哪一个人去消费那个商品,没有。它主要是为了再发展下线,有人说只是传一个符号,传一个人头。甚至说,开玩笑,传一个石头都可以,只要有一个符号在那儿,让大家进到这个传销网络里来,它就能够去获得这种高额的、非法的,或者说不合理的这种报酬。如果说一个人想参与直销,但是他又不太了解,怕掉到传销的泥潭里头去,我觉得最简便的一个方法他问那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你这个商业模式里头,在这个渠道里头,有没有一个可以实质的作为消费的产品在流通。第二条,你本人是不是这个产品的消费者。
记者:为什么说传销就是不合法的?
冯雷:传销呢,它是以网络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就像个癌细胞它要扩散似的,如果你停止扩散那你每一个细胞就死掉,你必须去扩散一个把你自己拯救出来。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再把别人骗进来,他才能解脱,他才能赚钱。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吗,不是这个商业行为,他在骗。有人会说,那你总是可以去发展个下线,你总能解脱出来。如果我们说这个网络可以无限地发展下去的话,那是不是要把全中国十三亿人都发展进来,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记者:即使是十三亿人还仍然有个终极性。
冯雷:仍然有个终极性。也就是说金字塔最多数的人,最大多数人参与这个网络里头是最终极的底层,那这些人就跳不出来了,而他们就是受害者。
邓佑喜: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主要就是完全把我的正常的生活习惯、学习生活已经完全打乱了,因为我在这么长时间,学校的事情完全没管没问,基本上就是全部做这个事。并且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改变,回到学校之后,完全就不能像原来一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就总想着,总是想着继续再做直销,也就是说做传销做失败了,是不是要去做直销,直销有点前景,然后就很迷茫、很徘徊,但是你同时还得去上学,你说到底怎么做,一直就很茫然。
林萍:我心里落差真的很大,因为在我们被骗(的人)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玩得很好很好的,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那种背叛不是说,不仅仅是在这件事上的背叛,友谊上面的背叛。现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许说出来有点荒唐,但是我心里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记者: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
林萍: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也许我不会上学了。现在搞得我成了不讲信用之人,我心里有很多苦。但是我将来的路我现在还没想好我应该怎么走,但是我真的、真的不想离开校园。
责编:杨洁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