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纪念大会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1日 09:13)
CCTV.com消息:五十五载荣辱与共,五十五年继往开来。2004年9月21日,是中国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纪念日,全国各界代表齐聚全国政协礼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视频点播
纪念大会由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问候!
回顾人民政协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人民政协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团结各方面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全面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提到了我们党面前。要建设新中国、新社会,迅速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必须广泛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这一号召,认真参与筹备工作。
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
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进程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和蓬勃活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及工作方针,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有力地指导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庄严地载入宪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在宪法中确定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们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辉煌的55年,是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与全国人民一道努力,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团结奋斗的55年。人民政协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广泛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对人民政协55年来所取得的不平凡的业绩由衷地感到高兴。我们永远缅怀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邓颖超同志、李先念同志等老一辈人民政协事业的伟大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
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已经载入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光辉史册,也为人民政协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政协55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统一战线始终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政协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集中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而共同奋斗。
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亲密合作,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本质和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参政党建设。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展人民政协事业有利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
必须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团结合作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使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达。
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吸收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与国事。它实行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有利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尊重多数、照顾少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它坚持把发扬民主与加强团结统一起来,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
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实现紧密团结,发展民主才更有基础;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
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政协就能不断增强感召力、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不断促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00美元的台阶后,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着严峻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创自己美好生活的事业,也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斗才能完成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肩负的责任重大,地位重要。
进一步动员、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这一目标的确立,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既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坚持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这些制度。
人民政协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的命运始终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联。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政协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水平。
第一,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政协工作,使人民政协事业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人民政协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思想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是人民政协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人民政协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需要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基础;发展,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人民政协只有围绕国家发展的大目标,立足整个国家建设的大格局,才能有所作为、多作贡献。
人民政协开展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贡献力量;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积极开展同台湾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加强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民外交,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为给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要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团结,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本力量的重大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基础。
要切实做好团结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鼓励他们为促进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加社会财富多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挥人民政协组织的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广泛团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海内外各方面爱国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要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