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副书记:让红旗渠精神世代相传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06日 10:16)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李亚杰)“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连日来,伴随着《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歌,人们深情走进“红旗渠精神展”,无不情满于太行山,无不情溢于红旗渠。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围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新华社记者日前专访了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
“历史上的河南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以气吞山河、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用双手和钢钎、铁锤,历经10年寒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王全书直抒胸臆。
王全书说:“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把它们与无产阶级世界观结合起来,与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结合起来,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
他说,“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为导向,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红旗渠精神能否继续熠熠生辉,光耀人间?对此,王全书表示,“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因为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恰恰是一个企业、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保证。”王全书斩钉截铁地说,“红旗渠精神不能丢,它有利于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倡导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形成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的局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时代的车轮在推动下前进,事业的蓝图在奋斗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长期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准备,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王全书语重心长。
“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有主流,有支流,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因此,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王全书认为,“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精神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事业与时俱进,欣欣向荣。“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时代需要红旗渠精神,人民呼唤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世代相传!我们必将在一个崭新的精神起点上开启发展的新航程。”王全书最后深情地说。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