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央视网评] 政府工作报告让百姓扬眉吐气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7日 09:54)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专题:2005年两会

  9亿农民耕地不交税,种粮有补贴;3000万贫困生不再为书杂费流泪;900万人实现就业梦想;煤矿工人生命安全更有保障;私营企业家创造财富机会更多;投资者合法利益得到更多保护――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十足,充满百姓视角。(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十足,充满百姓视角,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感受,他们用自己的话称赞政府工作报告,是“民”字当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今年工作突出抓好的三个方面之一,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老百姓由衷地说,看了政府工作报告,想不扬眉吐气也难。

  人们惊喜地发现,解决“三农”问题、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安排资金支持再就业、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让群众喝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企业裁员将直接纳入失业保险、努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安排30亿元支持煤矿安全技改……这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阐述的问题,与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竟是那么贴近。有人形容说这是政府和公众不谋而合。这个形容很生动很新鲜,然而依我看,与其说“不谋而合”,不如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更符合实情。

  政府工作报告充满百姓视角,“民”字当头,凸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国事成了百姓事,百姓事也就是国事。许多看似很平常的民生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都被一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的大事,证明了国家的发展大计与老百姓的民生凡事正越来越融合为一体。百姓的事成为了国家的事,国家的大事就是要研究解决老百姓的事。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群众利益无小事。

  政府工作报告当然不是“明细账”,然而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国事与民生相呼相应,当国家的国计体现了民生,就会得到人民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国计是原则,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必然具体化为就业、上学、医疗、住房之类的生活小事。把民生这些事办好了,国家大计也就落实了。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如果说和谐社会是百丈高楼,那么有关民生的诸多事情,就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砖瓦。 (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刘英来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