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专稿]吴道闻谈东莞“科教兴市”战略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8日 13:15)

    专题:2005年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吴道闻

  CCTV.com消息(记者王萍、陈卓、高正奎北京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位居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百强城市排名第12位的东莞,很早便认识到了科教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科教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2005年,结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重心,东莞进一步提出要向省教育强市目标冲刺,促进东莞市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打响“学在东莞”的品牌。

  东莞副市长吴道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莞很早就开始大力抓教育工作,基础是比较好的。东莞目前已有10个镇达到省教育强镇的要求,全市各界已经达成重视教育工作的共识,建立起政府、社会、个人多方投入的教育体系。市、镇、村三级的群众都希望子女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东莞的教育水平要不断提升发展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在采访中,吴市长指出2005年对于东莞实现“科教兴市”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东莞要实现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力争今年底全市有70%以上的镇区成为省教育强镇。吴市长坦言:“东莞的教育工作成绩是有的,但是目前正是压力最大、任务最艰巨的阶段。”他指出东莞教育发展目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东莞的城市、城镇、乡村各级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不平衡,而32个镇区的教育工作情况又是各不相同的,既有省级的教育强镇,也有教育相对落后的村镇。如何消除教育失衡,是2005年东莞市集中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是东莞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吴市长解释道,“学在东莞”的品牌内涵是广泛的。不仅仅针对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再教育或成人教育,这个概念应该是综合以上各因素而成的现代化综合教育体系,包括普教、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教、职业培训、终身教育等等,是针对社会各个层面、各种人群的。

  作为一个经济强市和制造业重镇,东莞拥有近850万的外来务工人口。吴市长特别指出,如何让他们的子女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且压力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全省乃至全国吸取先进的经验,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民办教育资源、如何全面帮扶贫困学生的新路子。

  在采访中吴市长还提到了教育人才的问题。他认为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三名工程”就体现了东莞对教育人才的重视程度。除了保证和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之外,还要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最后,吴市长对2005年东莞教育工作的计划强调“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二是投入到位;三是措施到位;四是协作到位。并且要把抓好教育工作放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真执行。东莞要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东莞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全市经济和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闻背景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0%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东莞制造”世界闻名,尤其是IT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95%的IT产品都可以在这里配齐,所以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之说。东莞还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中国服装五分之一产自东莞;全球十双鞋中就有一双是东莞生产的。2004年统计数字表示,东莞GDP产值占全国的1%,在全国的所有地级市中排名第一!2004年9月,东莞更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

  名词解释

  三名工程:东莞市市长刘志庚提出要努力实施“三名工程”,通过培育出一批“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创出更多更响的名学校,打造出“学在东莞”的品牌。

  四个到位:东莞市2005年普教工作会议要求,镇区创建和市创建工作要狠抓落实,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东莞市将成立全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的创建工作。二要做到投入到位。市镇两级财政都要设立创建的专项经费,继续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教育,完善多渠道投入教育体制,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教育投入体系。三要做到措施到位,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在整合教育资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在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名”工程上下功夫,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上下功夫。四要做到协作到位,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

责编:继松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