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场]两会聚焦:代表委员们讨论热点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9日 07:17)
专题:2005年两会
CCTV.com消息(媒体广场):各位观众早上好,采集内外媒体,解读天下报章,欢迎走进《媒体广场》,两会媒体聚焦继续关注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贫困生的教科书牵动代表心;药价黑幕引起委员重视。详细内容,一起进入。
光明日报――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好“三农”问题
今天光明日报的两会特刊,重点关注了“三农”问题。(报纸重点指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代表们认为,“三农”问题是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只有在理论上充分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从实践中努力用好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中国青年报――部分政协委员呼吁重设能源部
针对日趋紧张的能源问题,部分政协委员呼吁应重设能源部。(今天的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说,有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时表示,如果不制订节能战略,将很难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而解决能源问题,仅有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这样的局级机构,)难以协调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应重设能源部或成立能源委。
工人日报――2005年:两会关注公务员
今天的工人日报则把目光放到了公务员身上。(题为“2005年:两会关注公务员”的文章,报道了代表委员们在“公务员”问题上的三个视角。首先是要精兵简政,其次要让公务员的福利待遇通明化,最后在录用公务员的问题上秉持公正。)代表委员们还指出,要让更多的老百姓更充分的享受改革的成果,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解放军报――谁来保护“第一资源”
解放军报的两会专版报道说,解放军代表团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时,一些代表对我国业已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无不忧虑。(“人才是第一资源”,代表们认为,要保护好“第一资源”从根本上说要靠机制、靠政策。而就一个单位来说,主要靠的是领导。领导者有没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能不能创造一个栓心留人的环境,对于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经济日报――贫富差距不缩小 和谐社会社会难建成
经济日报“两会对话”专栏,今天的关键词是“贫富差距”。(从经济日报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代表委员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他们从各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有的代表和委员指出了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的则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帮助低收入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及要重视教育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等。
中国信息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信息报今天也关注了缩小收入差距的问题,并从这一问题谈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文章说,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需要政府调加大控力度,运用各种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格局。)
中国社会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还有不少报纸,也从不同方面关注了“和谐社会”这个话题。中国社会报是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角度来谈“和谐社会”的。(文章说,有代表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消除贫困的压力非常大,这使得社会救助工作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只有社会救助体系真正的完善起来,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华每日电讯――评优,GDP靠前俩书记反而落选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如何考核干部,如何为民谋利,如何服务“三农”。新华每日电讯对张学忠代表的观点进行了报道。张学忠指出,优秀干部的“优秀”不是简单地看你GDP的增长速度,更重要是看你的执政为民的态度,对群众的感情,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用制度保证公平,把人民的利益还给人民。
中国企业报――通过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企业报今天“两会聚焦”的主题是劳动保障。报纸用了一个版面对代表委员们在这方面的提案和议案进行了介绍。这里面包括了“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让低收入者看得起病”、“国企改革要以人为本”等。(报纸重点提出了“通过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人大常委尤仁认为,制定社会保障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步骤。人大代表黄河则建议,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应当对《劳动法》加以修改。)
人民邮电报――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三农”问题是今年“两会”持续的一大热点,如何通过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三农”发展。(今天出版的人民邮电报报道,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就是一项《关于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案》。《提案》分析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建议:要加强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库建设与开发,加快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化加快信息型农业决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社会化进程。
检察日报――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紧立法
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随着西藏老艺人的相继离去,面临无人传唱的困境。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痛心的说:“我国的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正在被商业大潮一点点吞噬,曾经伴随了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正被人们一点点遗弃。”检察日报报道说,法律缺失是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要为此立法,今年两会上,委员们又表示,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如果不立即行动起来,千百年来沉积的文明有可能慢慢消失,应该赶紧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了。)
中国改革报――人大代表建议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
今年“两会”,孔令人代表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并将其归入法定假日。(据今天的中国改革报报道,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可以纪念先烈,还能爱国情感转化为制度化的政府行为,是使爱国主义精神牢牢地扎根于世代中国人心中的好方法。)孔令人代表说:“当我们的阵亡将士不再寂寞时,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安全、更强大!”
中国青年报――教育界全体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同声呼唤4%
昨天是委员提交提案的最后一天。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在提案截止日前,教育界的107名委员在一份呼吁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提案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提案再次建议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文章说,尽管去年两会就有类似的提案,而财政部也作出了“争取到2007年实现该目标”的答复,但今年这个4%的提案仍然得到了教育界全体委员的支持,足见大家对增加教育投入问题的重视。
中国青年报――教育投资倒挂触动社会公正底线
除了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声之外,教育投入的结构问题也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中国青年报援引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龚玲的话说,(整体提高民族素质而言,正金字塔型的大众教育模式是最稳固、最科学的。而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却出现了明显的“倒挂”:义务教育获得的基建资金投入不到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28%;而占全国教师数8.5%和学生数3.3%的高等教育,却拥有全国近一半的基建投资。)正金字塔成了倒金字塔,使全国有160多万名适龄儿童不能进入小学,超过70万名小学生进不了初中。因此,要稳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教育账倒挂”的现象必须及时纠正。
中国纪检监察报――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治理教育乱收费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论的又一热点。(《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说,一些代表、委员们认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治理教育乱收费。要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高等院校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
科技日报――贫困生的教科书牵动代表心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07年,我国农村将普遍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这也引发了代表委员关于贫困生教育扶助问题的讨论。科技日报的报道说,(目前,国家拨给一些地方的书本费尚显不足,很多地方只够买黑白版的课本,这就出现了一个班级有人用彩版课本,有人用黑白版课本的现象,这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因此,有委员提议,借鉴国外重复使用教科书的办法,教科书由学生向图书馆租用。这样不仅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难题,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书本纸张。
北京日报――交个税前先扣医疗教育费用
此外,对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很多代表委员还结合我国的改革实际,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思路。比如北京日报就援引部分税务专家的话说,(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把提高个税起征点列入审议范畴。对此,应考虑把子女教育费用等支出也列入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以此提高起征点。)文章说,目前,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外国人允许扣除的费用为4000元,这里面包括教育、洗衣等费用。为体现国民待遇原则,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费用也应增加教育、医疗等费用支出项目,以体现对低收入者的政策倾斜。
健康报――从高校扩招谈起
健康报在报道医药卫生界委员的发言时,特别报道了他们关于高校扩招的讨论。文章援引部分委员的话说,(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扩招后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日渐突显。比如,由于标本不够,原来的标本解剖课在很多地方就改成了集体收看录像,这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由于农村和基层地方的就业优惠政策不到位,大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安排也成为一个新问题。因此,委员们建议,在高校扩招的同时,还需要跟进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责编:慕泉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