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友原创] 是谁偷走了生产的“安全伞”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0日 13:22)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专题:2005年两会

  安全生产是个老话题,可这个话题说起来依然沉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安全生产。总理承诺中央财政为国有煤矿安全出资30亿,如果加上地方的煤矿安全投入,今年直接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资金可达180亿元。他在为煤矿事故的伤亡事件痛心,为政府没有做好工作坦诚负责,“一定要把安全欠账补上!”的话也令人感动。可真正要做的,还是如何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每一次重大安全事故,都令人们痛心疾首,都是对政府责任和能力的考验。可尽管政府做了很多,全国安全生产的情况依然严峻,人们是有理由批评政府、甚至指责政府的。全国平均每年死于交通运输方面的人在5万以上,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故,当交通成为一个经济学上的物流概念时,这就是一种安全生产中的伤亡成本。去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达5000多人,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主管部门都是三令五申,并开展什么大检查之类,可官员怎么说和煤矿怎么做,总也不能和拍,于是生产的安全状况依旧,安全事故自然也依旧。

  几个月前笔者提出: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背后无形的“市场黑手”。其后我收到不少网友的来信。有人以为,不去责怪有关人员的失职,不去严惩责任人,却将责任推给“无形的市场”,这是很荒谬的观点。可我以为,这些朋友并没有真正理解“市场”这一概念的基本要领。一句话,我还是坚持,必须站在市场的审视角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

  什么是市场?我们不必去搞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概述,还是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通俗说法,来解释它的含义。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其所做所为必须符合自身利益。当然,这个“利益”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远的,这是我们解读市场原则的前提。为什么一些人明明知道,透支本应投入的安全成本很可能造成伤亡事故,却还那样做?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行为可能不符合有关规定,也不合情理与道义,但却符合市场原则,他们可以因此而获得政治上的“名”或经济上的“利”。如果什么也得不到,那除了傻子谁也不会去背负人人唾骂的恶名。

  说“市场”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黑手,是要政府从市场引导方面入手,充分运用市场规则来杜绝事故,而不再是单单的喊口号、下文件,突击检查之类。一定要让那些导致事故发生的失职、渎职、不行为者,付出比他们此前在生产中所获更大的代价。要让他们真正感到,透支安全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不符合市场原则的行为。有朋友说,其实发生重大事故的煤矿,差不多都要停产很长时间进行整顿,甚至永久废弃。可这只是堵了一处、补了一个地方,那些责任人有可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重新再来,更有可能怀揣已经取得的“名利”而逃之夭夭,这也是不合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却合乎市场原则的。如此的处理手段,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总结一句话,运用市场规则来防范安全事故,就是要通过非常明晰、具体的制度规范,让所有不是纯偶然因素导致的事故,成为行为人不可负担的市场成本。(作者:三七二十一3)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 进入网评天下论坛 发现更多精彩话题

责编:刘英来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