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时评:给每个人以起点的公平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0日 15:15)

    专题:2005年两会

  →→专题:2005年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奥运会赛场上,一个项目有很多运动员参加,但最后登上冠军领奖台的只有一个。然而,人们都能理性地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这是公平竞赛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收入分配的差距,是这次两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差距的悬殊,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没有公平的机会。

  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差距,并不鲜见。不同部门的差距,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电信、石化、电力等部门,与普通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大概差好几倍。这种差距,更多的不是产业分工的不同,而是垄断造成的结果。垄断所形成的超额利润,一部分流入了个人的腰包。

  腐败所形成的差距,最为普通百姓所诟病。一个人赚了大钱,靠的不是智慧、不是勤劳,而是关系和权力。倒批文、批项目、弄配额,吃原告被告,凡此种种。不是已经出了警察大款吗?这种现象,让大多数诚实劳动、经营的人,感受到了莫大的不公。

  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是机会不公平的一种。生为农村人,似乎注定必须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达到与城里人相当的结果。看一看,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和城市人相比,不知道要相差多远。结果的差距,实际上来源于起点的不平等。农村人和城市人相比,从开始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里,没有垄断,没有权力的寻租,大家凭本事吃饭,靠实力说话,也就没有了机会的差别。如果结果有了差距,有两条原因,埋怨上天,机会不好;埋怨自己,能力不够。但是,决怨不得别人。

  这种机会的平等,培养的是尊敬富人的风俗,而不是仇富的情绪;培养的是创造的精神,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必备条件。

  人们为现实中过大的差距,开出了种种的“药方”,有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有帮助失业者就业的,也有加强社会保障的。这些都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但是,如果离开起点的公平,想去改变终点的不公平,肯定是徒劳无功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这些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比如,深化垄断部门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等等。公平、公正、共享,越来越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再辅之以二次分配的调节,带来的将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激发的将是发展的无穷活力。

责编:常颖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