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广场]两会聚焦:改革无止境 中部待崛起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2日 07:18)

    专题:2005年两会

  CCTV.com消息(媒体广场):各位观众早上好,采集内外媒体,解读天下报章,欢迎走进《媒体广场》。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各大媒体对于两会的报道。改革没有止境;中部期待崛起。关注三农万众同心;远离矿难科技为先。详细内容,一起进入。

  新华社――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就将要闭幕了。在本次会议上,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坦诚建言,踊跃献策。新华社的综述文章说,会议期间,大会共收到委员提交的提案4508件,大会发言741份。大至国家发展战略,小至民生具体问题,委员们围绕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热点、难点问题,直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相信,在这充满希望的早春,当委员们带着两会的成果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之时,由他们所联系、凝聚的亿万人民,必将汇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人民日报――改革没有止境

  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要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许多代表委员敏锐地意识到,2005年又是一个深化改革之年。(今天人民日报的两会时评指出,去年我们国家众多方面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是动力,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断的促进发展。代表委员们看到,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改革无止境,坚持改革是迎接挑战、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只有坚信这一点,在2005年,我们的改革事业和社会发展才能以更大也更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

  经济日报――中部的声音响起来

  今天经济日报的“两会特刊”关注的是“中部崛起”。(文章说,在西部大开发已见成效,东北振兴绘就蓝图之后,如何发展中部、振兴中部,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所以今年“两会”在区域发展问题上,“中部崛起”的声音特别响亮。其实去年,“中部崛起”就已经写进了政府报告,而在今年的报告中,)“中部崛起”更是具有了实质性内涵,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可以说是“中部崛起”的“破题”之年。对于广大的中部地区人民而言,两会上响亮的“中部崛起”的声音,正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经济日报――把农村和城市“焊”起来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始终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近两年,我国却出现了需求不足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解决好农村消费疲软的问题。(经济日报的报道说,代表委员们指出,农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的消费一直上不去。要想盘活农村市场,就要抓好城乡统筹,这既要在政策上进行扶持,也要从体制上进行一些改进。)

  经济参考报――粮食安全红色警戒并未消除

  代表委员们同样非常关心粮食问题。(经济参考报的报道说,去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代表委员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他们也提醒,粮食问题仍旧需要重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们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而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就此表态,)今年将会继续关注“三农”、关注粮食。中央财政将拿出55个亿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今年的国债投资重点之一就是“三农”。科技部则将加大对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力度。

  中国财经报――众人拾柴火焰高

  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各个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在“三农”问题上可以说是众人拾柴。(中国财经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多方的支持必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从今年的“两会”,人们已经看到了各方面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人们也相信只要“众人拾柴”,“三农”工作的火焰就会比去年更高。

  经济参考报――保护和开发好农民的“一亩三分地”

  经济参考报的评论文章则提醒人们,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决非一日之功,保护和开发好农民的“责任田”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人们吃饱饭,还要让农民的收入能稳定地不断增长,并在生老病死上能享受基本的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让农民享有长期使用权的“责任田”。)农田是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对农田一要保护好,二要开发好。只要这样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

  中国矿业报――科技走近 矿难远离

  今年的两会将安全生产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煤矿安全生产尤其是重中之重。(今天的《中国矿业报》专访了矿压专家宋振骐院士,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专家说,安全生产不是不能搞好,关键是愿不愿意用科学来武装。我国的煤系、地层构造异常复杂,光是依靠人为控制的经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先进的自动化管理。一句话,矿难可免,科技为先。)

  中国纪检监察报――修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

  在这次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修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在今天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储亚平委员认为,现在经济犯罪数额呈现出层次性,在立法中以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来表明犯罪严重程度。而刑法中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却只规定了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远远不能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应该提高刑法中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

  经济日报――别再把劳动力廉价当作优势

  “民工短缺”一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代表委员们分析这种现象认为,这折射出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紧张的现状。经济日报今天报道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想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一起用力。他们建议: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再把“劳动力廉价”当作招商引资的“法宝”,)同时还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督的力度;民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

  工人日报――红色旅游不能变成公款旅游

  近来,游览革命胜地、追念革命先烈的“红色旅游”逐渐升温、受到社会的大力推动。(但是,如果借这种“红色”而搞公款旅游,这股不正之风就有必要警惕了。今天《工人日报》的报道说,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代表委员们呼吁说,不能把传统教育的好方式“唱走了调”、“念歪了经”,不管去哪里旅游,如果使用公款,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就与宣传教育的出发点相悖。有关部门一定要谨慎从事,把促进革命传统教育和公款旅游分开。不能把红色旅游庸俗化。)

责编:慕泉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