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那一种朴素的忠诚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2日 10:21)
专题:时代先锋马班邮路上的硬汉王顺友
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 袁韵)一杯酒喝下去,王顺友的话逐渐多起来,在逐渐融洽的交流中,我们抵达了王顺友的内心世界。
没有痛苦的表情,没有伤心的眼泪,但是从用一口木里方言讲述的点点滴滴中,我感觉到了深藏在王顺友生活工作中的艰辛、内心的痛苦。
孤独相伴、风雨相随、虫兽袭击、摔跤受伤……,这就是王顺友的邮路人生。“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够坚持在这条邮路上走20年?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工作这样投入?”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王顺友憨厚地笑笑,回答说:“这个工作每个月有几百元工资,所以我再苦再累都要把工作干好,这样才对得起我的工资。”
在这样的答案面前,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而矫情,源于一颗质朴心灵的纯朴语言,表达着一种最朴素的忠诚,在采访过程中一次一次地打动着我。
白雕学校27岁的校长罗文忠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学校在外地定制了一批铁皮标语,由于太沉了骡马驮不动,王顺友就自己掏钱找了一辆车把这批标语带到学校,后来学校要把这笔运费给王顺友,王顺友说什么都不要。当记者问王顺友为什么不收这笔钱时,他说:“送邮件本来就是我份内的事,那是因为我的马儿驮不动我才找车拉,所以这个钱就该我出。”
西昌学院政史教育专业学生海旭燕告诉记者,那一年王顺友冒雨去给她送录取通知书时,把雨衣盖到邮包上,自己却全身都被打湿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自己不穿雨衣而把雨衣盖到邮包上时,王顺友很风趣地说:“我又不是盐巴,一打湿就化掉了。报纸可不能打湿,一打湿字就看不清了。”
马班邮递员都爱马,王顺友也不例外。每个月倒贴钱喂马,自己不吃也要先把马喂好,“马儿是我的好战友、好帮手、好伙伴,它走得动我就高兴,它要是病了我最难过了,恨不得代它病。记者来采访我,拍我的马,我流泪了。电视上放我的片子我不看自己,我看的是我的马儿,没想到我的马儿也会上电视。”王顺友这样说。
……
20年里走53万里山路,遭遇过身体的伤痛、心灵的痛苦,而在工作上没有出现任何一点点疏漏和差错,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王顺友看来,一切都那么平淡,平淡得如同山间的一朵闲花、一棵野草。
走近王顺友,了解了王顺友,我彻底明白:支撑王顺友独步马班邮路20年的精神动力,是一种对工作、对家人、对群众最朴素的忠诚。正是这种忠诚,使他为工作倾尽全力,成就了他的可敬与可爱。
责编:刘英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