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泼酒节”上的“集体无意识”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重庆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然而啤酒节开幕不久就变成了“泼酒节”,上万名狂热的市民开始相互泼洒啤酒,只用了短短4个小时将35吨啤酒洋洋洒洒的泼了个精光。万人泼酒的场面想必非常壮观,但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铺张浪费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文章说,在举国上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潮中,却出现了如此不和谐的音符。这不但是对浪费的集体麻木,更是对节约的集体冷漠。35吨泼在地上的啤酒,将让多少国人辛辛苦苦,点点滴滴的节约变成徒劳?
中国青年报:从节约型会议起步
在一些人漫不经心的浪费中,更多的人正在竭尽全力把节约进行到底。来看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从节约型会议起步。近日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学联会议的代表一签到,就接到了关于节约资源主题活动的温馨提示,诸如随手关灯、使用再生纸打印文件、减少用车,节约汽油等十条节约提示让大家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实在”。而缩短会期则是这次会议体现“节约型主题”的重要举措。与以前相比,会期缩短了一天半。可别小看这一天半的时间,按最保守的估计,也能节省出110万元。
市场报:推广“小排量” 一年能省多少油
有人把小型车称为小康车,因为它既满足了年轻工薪族的需求,再加上小排量、低油耗和相宜的售价,在普通百姓看来绝对是时尚又经济的选择。那一辆小排量车一年能省多少油呢?
市场报给咱们算了一笔帐,一辆排量1.0升的汽车与1.6升相比,假定每月跑2000公里,1.0升比1.6升节油60升左右,一年下来就是700多升。我们在关注新车的时候,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能源的问题呢?
解放日报:回收废玻璃 年省一亿九
解放日报报道,上海每年产生15万吨废玻璃瓶罐,这些占城市生活垃圾5%的废玻璃原本是环卫部门的头疼事。
由于废玻璃既不可降解也无法焚烧,环卫部门只能填埋,每吨的成本就是300元。可如果把这些废玻璃瓶罐全部回收再利用,就能为社会直接省下1.9亿的环保和生产成本。上海刚刚投产的自动分拣生产线就把这个如果变成了现实。
人民政协报:有些豪华包装竟是奢华的“健康杀手”
《人民政协报》的报道说:一家燕窝企业的产品包装,装燕窝的木盒要求用钢琴漆刷9遍,制作周期要10多天,吃完后就等于扔掉了近百元。而全国每年衬衫包装盒的用纸量高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
非但如此,许多看似精美的包装都是由有毒的材料制成,买回家去不但浪费了金钱,还损害了健康,这样花钱买罪受,何苦呢。
中华工商时报:推广工业节能普及节约意识
在中央的大力提倡下,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显示了初步的效果,人们的节能意识比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中华工商时报》的评论指出,和能源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巨大缺口相比,目前的节约效果还是杯水车薪,而在所有的节能手段中,工业节能首先应该成为节能的重点。应该加大包括从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技术进步、社会节能等诸多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工业节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措施。
责编:娄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