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3日 16:59 来源:
新华社沈阳12月23日电(记者王炳坤)在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阜矿集团)做了13年政工干部的艾友矿党委宣传部长牟跃卓,如今多了一份从未有过的任务:每月至少下井5次,负责井下安全检查和岗位抽查。
19日下午记者采访刚刚升井的牟跃卓时,他还在为检查出的一处隐患做整改登记:井下掘进工作面锚杆打得不正,可能影响巷道工程质量,让工人重新加固锚杆后,追加了200元罚款。
“只有经得起任何检验,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安全。”他这样告诉记者。
牟跃卓的新任务源于阜矿集团今年实施的“安全专盯”制度。今年经历过“2?14”矿难惨痛教训的阜矿集团,重新审视分析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如今很多煤矿装备日益现代化了,但为什么还会出事呢?关键还是对人的管理。”阜矿集团安监局综合处处长白忠信说。
困扰煤炭行业的最大难题是劳动者专业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种种不规范作业容易酿成大祸。为此,阜矿集团实施了安全管理新办法,注重发挥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分子的带头和监督作用,对生产的每个环节和部位都提出系统要求。
阜矿集团的“专盯”制度源于“瓦斯专盯”。以前,每个班组仅有1名瓦检员负责瓦斯管理,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处理。实施“瓦斯专盯”后,采掘工作面每个班组的瓦检员、安检员和班长都成了“盯防”瓦斯的责任人,在瓦斯浓度超标时可以下达命令:停止作业和撤出人员。这为瓦斯安全加设了一道“保险”。
与“瓦斯专盯”一样,如今阜矿集团的“专盯”制度涵盖了井下各个部位:对于一个时期内隐患程度高,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区域,集团公司派督察组实施“长期专盯”,负责检查督促,发现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重点工程或复杂地质构造带等特殊工作环境,分管矿领导和专业人员现场办公,实行“全程专盯”; 对具有高度危险等级的作业场所,由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干部“重点专盯”。
除了重点部位外,还将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落实到人。每个班组的日常工作,由本班组长、瓦检员、安检员全面负责,并通过《交接班日志》向下一班通报;矿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包管班组的安全工作,机关干部不定期下井抽检,对于任何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都有权处罚或整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安全关键环节的指导和检查,从而为安全生产建起立体式管理和监督体系。(完)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