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点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9日 14:31 来源:CCTV.com
    专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入[新闻30分]>>

  CCTV.com消息(新闻30分):通过对这次科技奖励大会获奖项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次科技奖励大会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个名词来概括,年龄、海归、专利、空缺、企业、科普。

  年龄

  90岁的气象学家叶笃正老先生获得了奖金数额高达500万元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另一位科技最高奖获奖者、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也已是84岁高龄。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从整体上看,本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比以往更年轻,45岁以下的获奖人员首次超过了60%。

  海归

  在获奖的中青年科学家中,海外学成归国的科学家表现十分突出。特别是本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73.7%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海外归国人员。

  专利

  发明专利多是本次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的显著特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获得的专利最多,共拥有26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拥有4项国际专利。

  空缺

  最能代表我国科研人员原创性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继上届空缺后,本次再次出现空缺,说明我国科研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企业

  企业在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的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与市场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0%以上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占17%。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科普

  本届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叶笃正老先生因为参与院士科普书系的编写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得此奖的还有其它6套科普作品。这也是我国首次对科普作品颁发国家科技奖。

责编:扈航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