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07:42 来源:
工人日报消息:“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缓解行业、地区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一论述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他们就如何完成从“先富”到“共富”的跨越积极献策。但他们同时呼吁,在努力追求物质“共富”的同时,还要关注另一种“共富”。
?? “我所理解的‘共富’,不仅仅是指金钱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富’,社会地位、民主法律上的国民平等。”清华大学教授肖红代表说。
?? 【事件一】2004年11月28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夜看黄色录像避警慌不择路20多名农民跌入粪池3人死亡》。消息称,出事的录像厅位于一工地对面,工地上有农民工2000多人,平时他们收了工没事干,便到录像厅看录像消遣。录像厅经常放黄色录像,警方突击检查时有五六十人正在看录像,其中20多人在慌乱中跌进深达6米的化粪池,3人死亡。
?? 【事件二】2006年1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重庆的同一条街搭乘同一辆三轮车的3名花季少女遭车祸丧生。两个城市户口的女孩的家属得到了20多万元的赔偿,而农村户口少女的家属只得到5.07万元。“同命不同价”,凸显城乡鸿沟。
?? 【数据】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资料,我国城市人口收入结构极不平衡,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城镇人口只拥有全部城镇居民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城镇人口所拥有收入的4.6%。
?? 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支出仅214.7元,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农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精神文化活动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仅为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 【声音】全国人大代表王二江:对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农民工群体,人们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他们的工资能否兑现,却少有人关心他们精神上是否和城里人一起“共富”,文化享受上是否和城里人一起“共富”。共同富裕除了富裕的物质文明,人们还需要“富裕”的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 全国人大代表王跃胜:如今文艺演出、音乐会、演唱会等,票价动辄上千元,远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近年来,“文化大餐”已被少数高收入人群所独占。
?? 全国人大代表肖红:现在的教育,有钱才有机会上好学校,没钱就只能选择次一些的学校;生在农村,“农民”这个身份使其无法享受城里人享有的就业、医疗、社保等等优惠。机会不均等,就不是真的“共富”。
?? 【观点】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公平的社会需要倡导“共富”理念,而“共富”的含义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人们在追求物质“共富”的同时,也要追求另一种“共富”―――
?? 文化领域的“共富”。要让文化消费大众化。送文化下乡要经常化,城市社区要多打造公益文化:多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剧院、影院、音乐会的票价要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
?? 社会领域的“共富”。要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消除农民与持有城镇户口的人在享受各种社会资源上存在的巨大差别。在衣食住行、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
?? 法律层面上的“共富”。该消除的制度歧视要消除,该完善的法律法规必须完善,使法律真正成为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的锐利武器,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落到实处。(记者尹雪梅)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