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两会观察:"管民"到"为民" 高法报告"变脸"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2日 11:23 来源: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中新社消息:“肖扬的报告里,第一次有了名词解释,统计表、结构图也是首创”,全国政协委员、WTO法务专家周汉民对此拍案叫绝。

  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两会,今天继续审议“两高”报告。记者翻开长达二十三页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论述只有十七页,却有五页附件,夺人眼球。

  司法名词解释登上“两高”报告,这在十届全国人大的历次审议中尚属首次。

  翻看附件,映入眼帘的是诉讼标的、罪行法定、非诉行政案件等十二项、共十七个司法用词解释。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附件中有一份各地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统计表”。“一审、二审”的门类有小计、还对“赔偿、执行”等门类给出数据,可谓一目了然。此外,最后的两幅“饼图”,说明各地人民法院结案类型和“审级”。

  小报告里有大乾坤。人大代表彭镇秋以“文风朴实”来形容肖扬的报告。他说,这不是一部“流水帐”,而是在坦然面对存在的问题。据介绍,十一日上午,当肖扬宣读“有的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徇私舞弊、枉法裁判,造成恶劣影响”时,现场不少代表、委员对这位“首席大法官”的谦虚态度表示赞赏。

  在内地,法院往往给人“管民”的感觉,今年肖扬的报告则直指“司法为民”。一些人大代表认为,这份报告让人读出了撰写者的“忧民”之心。

  也有代表剖析,该为肖扬的报告叫好,因其不仅“忧民”,而且“忧两会”。附件的增加,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因为不少代表、委员需要这份报告,权当其是最新版的中国“普法”文本。不仅受用一年,也许还能受益终生。

  对此,法学专家证实,附件中的十二项用语说明,已大致涵盖诉讼法的基本要点。

  当然,还有一个悬念是,肖扬的报告“变脸”后,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能够耐着性子读完附件。最高人民法院“于无声处”的创新,似乎需要更多人来分享。(记者 许晓青)

责编:刘棣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