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民众对两会新闻抱有浓厚兴趣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2日 11:39 来源: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樊曦 张旭东 刘铮) 吴邦国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进行电视和广播现场直播,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信息需求所采取的步骤。而这种需求的出现,也显示了中国民众对两会新闻抱有浓厚的兴趣。

  实际上,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各类媒体的报道均是不遗余力。在地铁和公交车里,都可以发现自费购买报纸的人们,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头版上的两会新闻。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有些人对时政新闻比较淡漠,拿到报纸经常略过头版去看末版的“花边新闻”。但现在,不仅两会受到关注,平时,重大国内政治新闻和国际新闻发生时,各媒体也都争相报道、解读。

  人们对两会以及其他时政新闻的关注,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政治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这些年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而中国领导人的亲民务实作风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在今年两会上,有人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加强”这样的话少了,更多是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对于政府的承诺能否完成,老百姓一目了然。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2004年的报告用的是“切实帮助”,2005年是“重视解决”,今年是“抓紧解决”,一字一词的变化,后面有大量的调查和思考,包含了对民生、民情的体察入微。诸如“控制医药费用”这样具体的要求,也被写入了报告中。另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民众眼界日渐开阔和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口味”提高了。有调查表明,社会主流人群最关注的新闻依次是“国内外重大时政和经济新闻”、“社会法制化进程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和“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出了对严肃政经话题的浓厚兴趣。

  再就是,随着经济上宽裕起来,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提高了。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吸引了天南海北的网友纵论国是。两会召开之际,许多普通民众都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而媒体与民众的议论,也越来越经常地对政府的决策和官员的行为发生着实际影响。

  不管怎么说,中国与时俱进的当代政治,正对普通民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也提供了渐多的谈论和参与空间,这里面传递出了丰富的意味。

责编:刘棣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