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起点•新理念•新发展―来自青海代表团的报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17:33 来源:新华社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吕雪莉、田 雨 一份份建议和意见,凝结着代表们深入调研的汗水,满载着540多万高原人民的嘱托,青海代表团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心系高原谋发展。据青海代表团代表建议意见负责人陈君贤介绍,青海团向大会提交了94份建议和意见,内容涵盖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三农”问题、重大建设工程等诸多方面,是历次人代会提交建议意见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青海经济发展亮点颇多:增长速度年均12%,突破人均GDP万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为8%和5.5%。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条件下,青海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得到解决,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已覆盖全省。

  人努力,天帮忙。由于去年雨水明显增多,“三江源”生态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湖泊水多起来了,野生动物又在原野上撒起了欢,“高原明珠”青海湖水位出现了15年来的首次上涨,过去由于采挖沙金形成的“创痍”已然重披新绿。过去“孔雀东南飞,麻雀一起飞”的状况也得到了一定改观,新一轮的柴达木资源开发正在吸引各路资本人才的聚集;高原上大建设、大发展的场面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然而,省不强、民不富的现状又决定了青海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内,聆听代表们的每一场发言,回味和代表们的每一次交谈,翻阅代表们的一份份建议、意见,让人深刻感受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成为代表们的“口头禅”,“发展与和谐”更成为新阶段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青海拥有丰富的水电、油气、盐湖、有色金属以及牛羊肉、中藏药材等动植物资源。资源开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轴。代表们的共识是:青海必须实施新型资源开发战略,走集约型开发道路,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资源开发价值。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好高原生态,实现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双赢”,以和谐生态建设和谐青海,为全国人民保护好“三江源”。

  “宁肯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为全国的大局服务;宁肯牺牲眼前的利益,也为全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的郑重表态。目前,青海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内,停止了包括采挖沙金在内的资源开采活动;实施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工程,让这些地方恢复自然生态本来的模样;取消了对“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涉及3州16县的GDP考核。

  丰富而珍贵的资源在大开发的背景下,引来“万商云集”。招商引资不再是过去的“来的都是客”,能否延长产业链、保护好生态,能否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规模,能否摸准市场脉搏、打出特色品牌,成为青海“挑商选资”的标准。追求绿色GDP,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成为青海发展新进程中的坚定选择。

  发展让西部人长了底气。西部人有着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明天的决心,而国家对西部发展的支持又为西部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添了强大的动力。站在高原,西部人看到的是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站在新的起点,西部人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全世界看到西部发展的美好明天!

责编:王京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