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俄需要一个俄罗斯文化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7日 11:36 来源:
    专题:中俄“国家年”

  环球时报消息:俄中关系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一代的手里。早在2004年“俄罗斯中国青少年友谊年”期间,俄中双方就两国关系问题在青少年中间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9%的中国年轻人希望能够保持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23%的年轻人则认为俄中关系非常重要,而认为俄中关系不重要或者没有任何意义的人只占2%。15%的被调查者认为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强国。而在双边经济合作重要性的问题上,16%的被调查者认为俄罗斯仅在美国、日本之后。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俄罗斯文化能使他们联想起来的也只有《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中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双方相互了解不够。因此,“俄罗斯文化年”的作用不可替代。

  俄罗斯人希望借举办“俄罗斯文化年”引起更多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关注,同时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呈现给中国人民。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因为如今国外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对俄罗斯大都有一种消极的评价。

  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年”活动计划的具体内容大都富有人文色彩。我们从艺术和文学的层面提出了3项建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兵器展,个性鲜明独特的当代艺术大师谢尔盖的作品展以及内容丰富的“俄罗斯文学在中国”活动。

  中国人曾一度对俄罗斯文学很感兴趣,翻译了很多书籍,但后来兴趣慢慢消退,很多知识阶层把目光转向了西方。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俄中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人对俄语及俄罗斯文学的兴趣已呈现复苏趋势。单单一个事实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已不止一次颁给了俄罗斯作家。(作者:彼得?谢里瓦诺夫 为中国“俄罗斯文化年”的俄罗斯赞助商、俄罗斯国家对外经济银行驻中国代表,张玉珍采访整理)

责编:刘晓雯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