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峻
| |
图片由宋峻提供 |
听说我要报名参加《玄奘之路》“体验之旅”活动,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说:“你是该去补补课了!”虽然知道这一句善意的玩笑背后已充满了无限的鼓励,但我还是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独自来到大慈恩寺前,静静地与玄奘法师的铜像对视,想让自己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中跳出思绪,归还他以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的本身,默忆那西行路上十七年的艰险征程和留给后代的不朽精神。
他从这里出行万里,又义无反顾载誉归来;他在这里新译千卷,又遗憾辍笔圆寂玉华。玄奘幼时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一语惊天动地,而六十五年的光阴扫过后,又留下了万世功勋。回望“玄奘之路”,凝结给我们的除了坚忍不拔、孜孜不倦、淡薄荣利、忠君爱国之外,不可遗漏的还有“团队精神”。
我们都说自己喜爱行走户外,可有谁是怀着玄奘那样的宏图远志而行的?虽然也有历尽艰难险阻、百折不挠,但比起玄奘的足迹,惭愧的总是“游玩”与“游历”的一字之差。提及求取真经的孜孜不倦,更让我汗颜的是在今日欲贴近“体验之旅”时,才来玄奘像前名副其实地临时抱佛脚,但愿法师的在天之灵不会怪罪我这个“修行”还远远不到家的行者。淡薄荣利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的事,尤其是在这个充盈着诱惑与蛊惑的“现实”年代,还有哪些人真正有资格谈及?忠君爱国的理念似乎该剖开来理解,也许更多的海外学子思忖着的,是该学成而归报效以祖国?还是该宏图远志衣锦才还乡?如今唐僧师徒四人的组合已被视为“团队”结构的典范,无论是当年吴承恩的巧妙,还是今天研究者的引伸,他们共同为坚而不摧的成功团队总结出了“彼此了解、互利互助、取长补短、协同作战”的特征,若要举例说明的话,那么就看一看我们的“神舟六号”七大系统的科研队伍吧;若要再举一例说明的话,那么希望它可以是将要组成的《玄奘之路》“体验之旅”的网友四人组合。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