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宋峻
| |
从锁阳城继续前行不久,就步入一片茫茫戈壁,由于还在为刚才色彩绚丽的红柳林感叹,所以对突然消失为地平线的风景略感不安。当问及敦煌学专家李正宇老师前面的情况时,他只淡淡地说有“风蚀地貌”。对于他用的这个相当专业的词语,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去理解和想象,只有尽可能地做好面对苍凉的思想准备。
当一层层高矮不定、形状各异的“土堆”渐渐地出现在身边时,我惊讶地叫出声来:“瞧啊,小雅丹!”看着李正宇老师在微微点头,我知道自己还算是没有说错话。不过在这么多专家、学者面前,我实在显得太无知了,也就干脆不再顾忌什么,索性放开了胆子去打听、寻问、求教,即使出点小小的洋相,估计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 |
第一次知道“雅丹”这个词语,是在几年前读过的《穿越绝地》里,其中主要讲述了罗布泊腹地神秘探险之旅。那时的我已经深深地被神秘而美丽的雅丹折服,加之本次体验之旅行前由曲向东介绍前期考查情况时,再次从他们于楼兰段拍摄回的片子中见到雅丹,让我羡慕不已。
在行进途中突然见到类似于雅丹的地貌,让我兴奋且纳闷。兴奋的是,能够亲眼见到雅丹,并且如此亲近地行走于其中,感受着远古的凄凉和现代的冷漠。纳闷的是,此刻出现在自己身边的雅丹密集得数不尽有多少座,而且它们的“身高”从几十公分到一两米不等,虽然都具有雅丹的特征,但完全没有书中和影片中看到的那番高大、雄伟的气魄,似乎是一群仍在襁褓中的发育不完全的“雅丹宝宝”。
| |
带着这个疑问又一回找到李正宇老师,他边走边指点给我看,这才真正为我讲解明白了最初提到的“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即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而我此时见到的“雅丹”只是这风蚀地貌中呈现较多的一种形式。顺着李老师的思路,我才回忆着书中关于罗布泊及其雅丹地貌的成因介绍,再抬手抚摸着身边由水平条纹勾勒过的土层,它们的形态各异和连绵不绝,让我的思路赶不上绕行于其中的步伐。
时而与队友们拣拾满地的精美石子,时而攀上雅丹远眺前行的伙伴,不觉夕阳已拉长了所有事物的影子。雅丹们静立在日暮前的美好时光中,被慷慨地染成了一片金色,让我喜爱地想捧起一顶顶“蘑菇脑袋”及拥抱它们那“螺纹细腰”。
| |
李老师指指前方视线可及的红旗,祝贺我们说终于快要走到第一天的营地了。于是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脑海中刚刚升腾起的瞬间喜悦却又倏地化掉了,因为这片雅丹地貌就像被专门修饰过一样,也突然在眼前化做光秃秃的戈壁,致使这两种地貌之间不经过任何的过渡就更替了,显得太失落、太突然。
虽然比起罗布泊来,这里的雅丹还太不成熟,甚至略显窘态,但我仍然舍不得就这么突然之间走出雅丹的包围,毕竟这是我的梦寐以求及意外所得。当我问及后面的行程里是否还有更美丽的雅丹风景时,李老师特意回转过身指引我,再多看几眼这片还不算突兀但足够神奇的土地,因为相比剩余三天的红柳林、戈壁滩等徒步行程,这第一天的风蚀景致是最美的了。
舍不得?终归得舍!是否能再得,只能看造化了。当曲向东知道我对雅丹如此着迷后,做神秘状透露说今后还有去楼兰考查的机会。于是我在这一段梦还未被惊醒时,又开始在梦中做起了更凄美的另一段梦。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