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央视报道] 增值税改革明年在东北试点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5日 10:58)

  CCTV.com消息(10:00新闻):在东北试点增值税试点改革,具体地说,在维持现行17%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用消费型增值税替代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

  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企业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所交纳的税金可以在产品销售时应交纳的税金中扣除,我们不妨理解为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这一环节不交税或少交税。而过去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企业在购买原财料进行税金抵扣,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则不在抵扣范围之内,这无形中使企业重复纳税,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据悉,在东北试点行业范围包括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8个行业,这8个行业在交纳增值税时、可以抵扣当年新增机器设备部分所含的进项税金,这将使几乎所有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改革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新闻分析]为什么选在东北试点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振兴的条件,“减债卸负、税收支持”就成为当前东北企业盼望已久的需求。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振兴东北”第一批10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10亿元,在这些项目的分配中辽宁:获得52项;黑龙江:获得37项;吉林:获得11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项目有些是新上的、有些是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如果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不及时跟进,势必还会导致重复征税,影响东北的投资、影响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所以在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就意味着为东北的企业“减税”、就意味着为企业卸下负担。

  社科院财政与财贸所副所长 高培勇:把增值税这样一种试点作为内容之一,可以看出政府的苦心所在,我想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起码能够达到两方面效果,一个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二,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行增值税的改革,积累经验。

  勿容质疑东北企业是这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但也要看到改革初期政府财政支出扩大、财政收入的减少的现实。

  社科院财政与财贸所副所长 高培勇:全国曾经算过账,如果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行增值税改革,按照2000年的数字,要拿出在800亿财政资金,2003年的数字测算,据说要拿出1300亿的资金,至于在东北地区搞增值税试点,中央财政要拿出多少钱,现在还很难测算,但我想恐怕不是在一个小数,这也可以看出政府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所付出的财政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改革成本虽高,但长远看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指出,改革可以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必将赋予税收收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消费型”取代“生产型”原因何在

  从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10年已经过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行税制和它所依赖的环境之间出现了诸多摩擦,面临严峻的挑战。生产型增值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需要被更合理的设计取代。

  生产型增值税转成消费型增值税看似只有两字之差,但最终的目的就是“减税”,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既采取了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中所含税金不予抵扣的办法,之所以采用“生产型”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保持财政收入的,防止财政收入下滑;二是当时我国正处于投资膨胀、经济过热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生产型”对投资膨胀、经济过热有紧缩效应。而经过10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已经与当时的状况大不一样。2003年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两万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5%,国家掌握了启动改革必须的资金准备,具备了将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值税试点的条件。如果不能适时启动这个改革,企业就普遍缺乏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动力,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整体下降,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税收负担也在客观上引发部分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偷逃税款。据统计,在实行增值税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目前只有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7个国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责编:魏伟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央视报道]税制改革 财政政策新方向 (2003/12/24/ 21:39)
  • 今年我国税收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03/12/24/ 15:56)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