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7日 16:22)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赵 承)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之所以这样要求,就在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有向冷热两个不同方向偏离的危险。见微知著,防患未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们力保的目标。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自去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飙升,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徘徊在7%至8%的区间基础上,突然提速至9%以上。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非典的影响,去年将会以两位数报收,堪与1992年的12.8%匹敌。
随之而来的,是关于经济形势的冷热之争。“主冷派”认为,居民消费并没有转折性的变化,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特征。“主热派”则强调,在投资领域,已经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两种相悖的结论尽管无法统一,却道出了中国经济的两个侧面,为防止大起大落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事情的一面是,投资出现了过猛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比上年增长26.7%。银行信贷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结构性的矛盾明显加剧,资源瓶颈重现,这些现象说明经济中存在过热的成分,需要加以调控。
事情的另一面是,居民的消费增长仍然偏低。2003年,居民消费零售总额增长9.1%,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暴发的1997年。这说明,速度的提高更多地依靠投资的支撑,经济中依然存在偏冷的因素。
在冷热因素交织并存的状态下,经济政策这种外力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踩急刹车,过热的投资下来了,而消费又无法跟进,经济增长有可能急剧下滑;如果踩油门,投资的过热就可能演化为全局的过热,带来财政金融乃至价格的巨大风险,最终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大起大落结局。
如此情势,把各方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进行适时适度的温和调整政策,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的情况并不一样,有的热一些,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有的还发展不够,比如教育和卫生等。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里面起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必须维持较快的增长。要发展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法实现的;另一个是,这个速度应该是重大比例关系协调的速度。比如投资和消费之间,能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各阶层的收入分配之间等。协调的速度,才能平稳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速度。
正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所说,经济增长如同植物的生长,慢了肯定不行,如果出现疯长,营养跟不上,开得早也谢得快。宏观调控的运用之妙在于,明确长远的政策取向,而对具体的措施要适时适度,以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