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穆祥友代表: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5日 09:46 来源: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专题: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

  人民日报消息:——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北辰区天穆村党总支书记穆祥友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连续四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穆祥友谈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为“党员带路”至关重要。

  作为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党总支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董事长,穆祥友带领全村群众在致富路上不断前行,村级收入从改革开放前的几万元发展到去年的11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

  穆祥友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强班子、抓队伍。通过前一阶段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全村党员立志做到‘八个要’,思想觉悟要高于一般人、观念创新要先于一般人、实用技能要强于一般人、文化素质要优于一般人、‘双带’作用要大于一般人、遵纪守法要严于一般人、奉献精神要多于一般人、履行职责要好于一般人。”

  2005年的最后一天,穆祥友从广播上听到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传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不久又了解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

  穆祥友带领村党总支反复研读中央精神,更加感到造福村民的责任重大和任务紧迫。他们提出,要让不富裕的变富裕,富裕的更加富裕。穆祥友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步是“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就地处城乡结合部、回族人口占80%以上的天穆村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集体企业,一方面发挥回民擅长经商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

  穆祥友说,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里特别提到要增进农民福祉,村民都说看到了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为了让这“美好的明天”落在实处,天穆村决定“彻底推掉平房”,让6000多户村民住上楼房;村民退休费、医保费和各种福利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建设一流的教育、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记者 王科)

责编:霍筠霞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