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招行行长马蔚华:银行改革力度要大 进度要快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2日 07:45 来源:人民日报
    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人民日报消息: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感触良多。他说,今年改革要攻坚,而金融体制改革关乎经济发展全局,必须痛下决心,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为逐步构建现代商业银行夯实根基。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即将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外部环境变化之快、影响之深、压力之大,超出预想。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只有通过彻底的银行再造,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经营管理体系,才能适应新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增强实力,在与外资银行“抢滩”中赢得先机。

  如何酝酿银行业自身巨变?马蔚华概括为“十变”———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变以大论优为以质论优,变控制风险为管理风险,变单一盈利为多元盈利,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变比例管理为资本管理,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变行政调节为利益调节。

  然而,银行业传统观念的“转”与传统模式的“变”,绝非旦夕之功。马蔚华认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亟须在五方面推进改革:

  变革理念和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改革。只有打破滞后于时代的企业文化,让全行业尤其是管理层认识到改的深意、变的必要,认识到不改不变就别无选择,并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推进经营战略调整。国内银行业应当牢固树立经济资本观念,积极调整传统的银行经营结构,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银行业务。其一,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其二,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实现基本赢利模式从存贷利差占绝对优势转向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

  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变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动因是客户需求的细分、银行产品的剧增,而日益发展的IT技术使之成为可能。国内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改革应根据国外同业经验,分业务条线构建垂直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和分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方式。

  提升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对于银行业而言,就如同引擎对于轮船一样,推动着整个银行业破浪前行。可以说,没有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流程再造就会失去依托。例如,没有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支撑,就不能对零售银行进行独立核算;没有风险计量手段的运用,就不能量化分析客户的综合贡献,产品定价、客户调整、产品组合管理就很难进行。国内银行业要加快引入、开发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手段,建立起以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引导和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提供技术支持。

  培养国际化人才。眼下,金融业全面开放期限步步逼近,中外银行对人才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着眼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趋势和长远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应抓紧制定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通过自主培养与开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记者 龚雯)

责编:王丽华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