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闻社区]>>
CCTV.com消息(新闻社区):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通过。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北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创新、和谐、宜居的新北京。提到新北京,我们就会想到那句“新北京,新奥运”。那么五年后的“新北京”新在哪里,老北京面临的诸多问题又如何去排解呢。下面我们走入几个普通北京人的生活,看一下他们的五年梦想,看一下五年后的“新北京”。
凝望“新北京” 我的五年梦想 (一)
北京市室内装潢设计师 杨柳
我的梦想是希望在未来几年拥有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房子,结束我的租房生涯。毕竟工资的三分之一用来租房子有些太贵了。所以我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太大,三四十平就足够了。
杨柳,27岁,室内装潢设计师。五年梦想,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杨柳的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人人有房住”这次被写进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充分保障每位居民的住房权,成为北京未来五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北京市市长 王岐山
以“稳步发展、优化结构、稳定价格”为目标,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6年竣工经济适用住房200万平方米,做好旧城内8000户居民危房的排险解危工作,启动城八区10片危改项目。
2006年,北京的顺义、通州和亦庄三座新城建设齐头并进,承接市区人口转移是三座新城的重要功能。除了增加住房面积,三座新城统一瞄准了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居住舒适这些宜居指标。另外根据规划,北京市仅2006年就有望让三万户家庭住进新建的经济适用房。
北京市政协委员 安建军
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控制投资性购房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北京房价居高不下。政府应该出台有关的政策,通过政策导向来控制投资性住房。
北京市人大代表 吴守伦
现在我们要关心那些真正困难的人。使经济适用房让那种真正的比较穷的人能买得到。
凝望“新北京” 我的五年梦想 (二)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 苏小红
我是甘肃的,来北京打工六七年了,钱也没少挣,一天爬上爬下的,但是我怕得病,我想在北京多挣几年钱,回家过日子,我也真想在北京给我一份医疗保险。
苏小红,建筑工人,来自甘肃。五年梦想,希望有份医疗保险。
苏小红这个梦想的实现不会遥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苏小红这样的百余万来京务工人员也能享有医疗保障,已经成为北京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 人大代表 张欣庆
来京务工人员参保问题,是我们“十一五”扩大覆盖面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求的就是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除了工伤保险以外,另一个险种就是医疗保险,在京工作期间得了大病,能够有所保障。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镇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被锁定在95%和60%,农民成为参保重点;到2010年,北京市70%以上的社区将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将享受上门养老服务;到2008年,全北京27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建成使用,城区内平均每15分钟路程就有一家,每2000名北京人就拥有1名全科医生。
北京市人大代表 高斌
我们最初所建立的保险体系是没有积累的,他的原始应有的积累,是体现在现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之中。我们要想使它良性循环必须明确两点,一是通过国有资产一些出让来注入,使它有最初的积累,另外逐渐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
北京市政协委员 何宁
在做好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社会救助体系,大力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救济活动,特别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一些人,包括一些生病的人,应该开展一些救助活动。
凝望“新北京” 我的五年梦想 (三)
北京企业管理人员 禹雷
北京上下班的地铁实在是太拥挤了,穿个西装也皱巴巴的,也影响我们接电话。希望以后呢,北京的地铁更加宽松,更加顺畅一点。
禹雷,北京企业管理人员。五年梦想,地铁早高峰不再拥挤。
禹雷的梦想在很多北京人当中能引起共鸣,他的希望也正是北京市地铁部门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为了让地铁在快捷的同时宽松些、舒适些,北京在“十一五”期间将投入巨资对地铁一、二号线进行改造。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人大代表 王德兴
现在每节车厢定员是198个人,但是早高峰绝对不是198人, 拥挤的太厉害了,正像有些乘客说的,穿西服都不行,要达到250人左右。我们目前正在对一号线、二号线设备进行改造。 设备改造之后,就提高了运力三分之一,拥挤问题就能解决。
不仅仅是地铁的改造,机场线等六条新的轨道交通线在“十一五”期间将纳入北京交通版图,仅2006年用于交通建设的投入就将达到40亿元。到2008年,北京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将超过2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65公里以上,每个远郊区县至少有一条快速通道与中心城连接,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届时,近郊到达市中心的时间不超1小时,市区内所有高速公路将实现不停车收费。一系列公用交通系统的优化,将带给市民更多的出行选择,更高的出行效率。
北京市人大代表 刘宪秋
大量的投入,扩大路网建设,这都是有效的办法,但是我觉得也不可能指望一种办法能够彻底解决我们现有的交通问题,老百姓的出行观念要提高、要改进,用自己的小车出行要有一定的限制。
北京市政协委员
交通治理亟待引入一种人本精神的理念,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必须开展利益群体分析,注重体现社会公平,假如让我们这个城市10%的有车族,占了70%以上的道路资源,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责编: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