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11月15日前网吧必须达标 专项治理持续至今年年底
央视国际 (2002年10月16日 13:15)
文化部要求:11月15日前网吧必须达标
文化部10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的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务必在今年11月15号前,使所有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场所达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
文化部要求,各地首先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同时可以聘请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作为义务监督员,监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行为。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力度,同时要在新闻媒体、“网吧”经营场所、中小学校等地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打击违法违规经营“网吧”的良好氛围。
文化部“网吧”专项治理将持续至今年年底
记者从文化部了解到,原定于从今年5月10日至10月1日在全国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专项治理行动将延期到12月31日结束。
今年5月10日文化部在全国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专项行动,部署各地对现有“网吧”进行彻底清查,清除各种有害信息;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从严审核、控制总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力度,并制定了不同地区每一“网吧”的计算机设备总数及占地面积标准;实行消费者入场登记制度和场地巡查制度。6月底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事件之后,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又在全国集中开展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专项治理,要求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严肃查处违规经营的“网吧”;严格对“网吧”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暂停审批新的“网吧”;认真开展“网吧”的消防安全检查、接入服务检查和营业活动检查。
据了解,专项行动之后,“网吧”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按照职责分工,文化部门负责对利用互联网经营艺术品、音像制品、网络游戏、演出活动及“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日常监督,并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各地文化部门与有关部门实现了对“网吧”管理职能的平稳交接。各地文化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基本上查清了本地区“网吧” 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分布情况。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0余万家“网吧”,其中非法“网吧”达到11余万家。
在专项治理期间,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会同相关部门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的“网吧”,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仅北京市就出动执法人员10.4万人次,检查“网吧”34559家次,擅自设立的2033 家“黑网吧”已全部取缔,没收电脑设备2000余台,暂扣电脑设备8757台。
经过治理整顿成效较为显著,目前“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传播有害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等重点问题得到了治理。北京市已先后有60家证照齐全并通过安全审核的“网吧”已恢复营业,并经营秩序良好。
责编: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