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透视2003毕业生就业网文精华

央视国际 (2002年12月16日 11:22)

  观点一:高校扩招≠就业难

  〖央视国际网友:沈阳的王〗:尽管高校扩招带来今年就业更难的问题,但是这个难只是程度问题,并没有改变高校毕业生本来就存在难的问题,我认为五比一和四比一的就业比例差异跟‘五十步笑百步’没有本质区别,如果简单地从扩招带来的增加就业压力问题,由此认为“扩招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这个结论过于简单。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向城市集中造成的,所以,就算不扩招同样会出现这种集中就业观念带来就业难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认为竞争能提高能力和获得好的结果的重要手段和办法,但象现在这种竞争已经失去竞争的积极意义,成为单纯为了能就业而竞争,只要能就业就行,持干什么工作都无所谓的就业态度,并且出现一些不择手段的就业倾向。最近媒体曾报道过‘女大生低胸照求职’的现象,实际这种竞争已经变了味道,失去竞争的积极意义。

  观点二:扩招害人害己

  〖央视国际网友:tbase〗:扩招前,中专生难找工作;扩招后,原本只能上中专的都上了大学,结果毕业时发现本科也变成难找工作了,结果不是一样吗?反而连累那些成绩较好的也不容易找工作了。什么叫受高等教育?难道上了大学,学了高等数学就是受了高等教育?那给每个农民都发一套高等数学不就得了?现在大学老师带的学生多了,精力自然要分散,以前可以好好培养一些学生的,现在也因为学生太多照顾不过来了。就象一个妈带一个孩子与一个妈带一群孩子的情形一样!扩招不是不行,但是年年扩,就夸大了。现在已经过了生育高峰,孩子本来就少,硬要更多人上大学,肯定只能降低分数线。降低分数线,就是生源的质量降低,加上前面说的老师的情形,教学质量能提高吗?能保持下去就很不错了!素质不是光读读书就能都提高的。说老外的素质好也不是说他比中国人读的书多。中国孩子考奥赛绝对比老外行,可老外重视的是待人接物的方法、对人对工作的态度,集体协调合作的能力,这可不是多几个人上学就能解决的。农民读的书少吧,可是勤劳朴实的作风有多少人学得来!

  观点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央视国际网友:李小圣〗:近几年来,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矛盾分歧愈来愈重,而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愈来愈激昂,许多学生真是不堪重负,学生的自杀事件就能够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学校这方面呢,校长给教师加压,而教师则给学生增加负担,学生们真是苦,回家对自己的父母倾诉,而父母也不理解,真是苦不堪言。学生没有自由,没有激情,就象一个书呆子,很呆板。中国人口众多,而高等教育学府却少,学生们只能靠分数来竞争,而不是靠能力来竞争,但是,社会恰恰缺乏有能力的人,其实,社会就是一所综合能力的学府,学生在校成绩好并不等于综合能力强,一般毕业生就业还需要上岗培训,这就更暴露了教育体制的弊端与社会不相协调,我真情的希望教育部能从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考察学生的自身素质,况且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更需要中国人的竞争意识比外国人更强,以为中国人口本来就多,再加上又来了外国人,竞争就残酷了。所以教育体制的改革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央视国际网友:qiancao1〗:说就业说教育。谈到就业找工作,我们好像都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和我的同学都感觉自己在学校学的是一种知识,而在社会上用的又是一种知识。我不知道是我们没学好(是说句大话)还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动手能力差这在学生中是普遍现象,所以好多人就继续往上考,好像学历越高就对生活越有把握。然而我担心的是在相应的学历下没有相应的能力。中国的素质教育也提了好多年了,而其成效却没有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希望比我们年轻一些的人比我们幸运,到时不用再着急我们的学历高不高,不用再怕就业成问题。大不了咱自己创业吗?

  〖央视国际网友:DGB〗:教育市场的经济学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科学教育,我很佩服党中央的领导能力,也相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经历了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央做出了扩大内需这一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确实起到了稳定国内经济的目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高校全面扩招,学费上涨,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也提高了广大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但与此同时,与此相关的就业问题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却是涛声依旧,供求关系失衡,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多了就不值钱了也理所当然,颇有一种通货膨胀的味道。还有,绿色通道保证了贫困学生的顺利入学,入学贷款的发放是否会引起经济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貌似平等的做法是否会引起其他的不平等?(借款终究是要还的)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如人才市场,面临如此的就业压力,我们这个大家庭还能否和睦相处,社会稳定还能否延续下去,这可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场游戏中,学生会成为受害者,这也是对教育成本的无端浪费!

  观点四:人才认证需改革

  〖央视国际网友:沈阳的王〗:不要认为没有学历的人就很难成为“人才”,就认为没有学历的人能力很差劲,这样评价肯定是错误的。爱因斯坦曾经给一个自学成才的机械工程师写回信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人对知识终身不懈地追求”。我们对知识认识不能简单地从它的主要载体书上去认识,认为读书才是学习知识的主要标准。知识的信息无穷无尽,包括我们身边都有大量的信息,都是学习的源泉,不能忽略,只重视学书本知识获得学历没有问题,但遇到实际问题,书本学到的知识不一定有效。人重要的不是最大限度吸取知识数量,那只有相对的优势,绝对劣势和渺小,如果不能对知识形成有效的理解,并转化成智慧,有学历的人必然平庸。

  〖央视国际网友:小健525〗:就业现象很奇怪。我已经毕业1年了,回首去年我的就业情况,感慨万千。如今的就业市场很奇怪,大城市所有的工作几乎都要求有本市户口。大家都说现在户口对于毕业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让人头疼的问题,可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一些企业的这种要求马上就限制了我们。难道说户口对公司来说就那么重要吗?这是户籍歧视还是什么呢?另外,为什么一些企业只要男生而不要女生呢?男生难道就比女生能力强吗?我不知道如今的企业到底是重视性别还是重视能力!

  观点五:学历≠能力

  〖央视国际网友:祥子039〗:学历代表什么?这点可能是同学们不能正确的对待目前求职状况的关键问题。很早前蒋南翔校长就说过学校给了大家一管猎枪(大概的意思),大伙能不能打倒猎物还要看自己,说老实话对有的人说来可能还不如一根烧火棍。上了学也就是你有了一定的基础,尚可以再教育仅此而已,离实际工作要求差的远。就目前情况看,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比学校有更好的装备、更新的技术,多数的学校水平低于企业的发展水平,相当多老师的水平(包括对世界上新技术了解的程度)落后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更不要说别人还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情况在文革前到如今基本没有多大的改变。正确估计自己,不要做非份的梦。

  〖央视国际网友:杨师博〗:学历不能证明一切!现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是县乡级行政单位,他们把学历看的是最重要的通行证,没有学历你连门都不能敲。但现在只要你有钱,什么学历买不到啊,中专、大专、本科的也能买到啊。但这些人有能力吗?没有。有能力还用买学历吗?他们上班后不学无术,整天吃喝玩了。而那些有能力的人却在家闲着。学生上了12年学,难道那几张卷子就能证明一切吗?虽然我闯过了独木桥,但我还要为那些有能力却上不了大学的人说一声:中国的教育制度真的要改改了。

  〖央视国际网友:ande_2001〗:中专生照样行!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观!我原来也是一名中专生,但是我每一次看到那大学的门口时,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镇镇的心酸,不过,关键是在自己如何对自己的人生定下一个理想的目标,因为我不仅仅是满足于我自己的中专水平,但是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不要局限在一定的范围,要和高中的课本一起看,到了大学,你自然回觉得你所的到的东西要比其他高中生所掌握的知识要多得多,不要有一种自卑感,要对你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不论是学习什么专业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所以越是困难就越是要有勇气去面对,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去学习,对自己的要求高一分,也就是对你将来能力的肯定多一分!

  〖央视国际网友:天牛3〗:“能力”对新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仍然缺乏检验的机会。能力确实是越来越重要。有能力的大学生,谁也看不出来,因为缺乏实践的检验。没有能力的大学生,也许在工作中获得了能力,从而把就业的机会给减少了。但是,如果没有能力,就业后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将来还会失业,而且可能性会越来越大。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太缺乏一种淘汰机制,所以造成了这么一种现象,即低能儿有饭吃,而高能者却在喝西北风。尤其是,一部分高官的子弟,往往是低能者,而他们仍然能够居高临下,把相当多的那些能够吃苦耐劳并且有能力的大学生排挤再就业的大门之外。所以,我们该大声的呼吁:公正、公平、公开地竞争上岗!

  〖央视国际网友:五色天〗:实践比书本重要得多,尤其是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要注重全面,软件硬件都要懂一些,最好哪方面要专一些,至少要有块敲门砖。我觉得搞计算机的水平高低,衡量的标准就是你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了多少,努力学习吧,最好有机会实际操作一下。

  观点六:把握机会,创造未来

  〖央视国际网友:忘川+忆湖〗:好好把握机会。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长大了,学得多或少都得就业,或者说打工更贴切一点。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必须学好它,应用它,才能在这个竞争强烈的社会上立足,但是机会也是很重要的,好好把握机会吧。成功是属于那些善于把握机会的人,遇事不要气馁,勇敢面对一切困难。

  〖央视国际网友:江船渔火〗:我们一定会成功。务实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要好高务远,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抱有幻想,不要眼高手低,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工作,脚踏实地的去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多锻炼自己,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练自己,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是不怕竞争的,而且能在竞争中取胜。

  〖央视国际网友:GOMU〗:面对现实,放底期待值。对于此届大学毕业生,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恐怕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如何找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许多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都会抱有工作之后月收入少则2000-3000,多则5000-6000甚至更高。可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人向往的高级白领。举一个例子。读师范专业的一个大学生,如果你不是在某些贵族私立执教,月收入2000已是十分了得(这是不为夸张的,如上海市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在走出校门时,千万不要让自己沉浸在一个高级白领的肥皂泡之中,适当的调整一下自己的期待值,也只有这样,才不会错失一些机会。比尔盖茨也不是一走出哈佛就呼风唤雨的,所以,面对现实吧!

责编:复苏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