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

[时空连线]揭密中国探月工程(上)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2日 15:46)


探测轨道图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演播室的三位嘉宾,我们现在请到演播室的三位嘉宾也是中国探月工程最核心的三位负责人,现在坐在最左边的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最指挥栾恩杰,您好。中间这位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您好。我们右边这位是绕月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三位其实做的工作,按照他们给我们介绍也非常有意思,就是说总指挥管的是绕月工程要做什么,孙院士管的是怎么做,而我们欧阳院士管的是这个绕月工程为什么要做。观众问的非常多的一个问题,说现在探月工程和我们在去年已经成功的“神五”,这两个系统哪个更难一点儿?

  栾:我们要探月,要绕月,首先这个技术,第一步是依靠我们国家航天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也包括去年载人航天所取得的技术成就。但是由于探月的距离相当远,飞行时间比较长,所以它也有和载人航天的不同的特殊性。第一,它的特点就是走出更远的距离,要走出38万公里到40万公里这样的情况,通讯联系就和你在地面的附近变成很大一个区别,除了有载人航天这套系统以外,还要加上科学院的几十年对天文观测所建立起来的一套观测系统。

  主持人:也就是说最难的地方就是在于月亮离地球远。我们知道杨利伟上天的时候,距离地面300公里,我们现在最远的卫星能距离地面多远?

  栾:现在我们的卫星是七万公里。

  主持人:一下子到38万公里,多了好几倍,这好几倍的路程会使系统变得很复杂吗?

  孙:是,比方说咱们俩说话,咱们现在坐这么大的距离,我的声音你就能听见,假如你再坐离我更远一点儿,我还拿这个声音说话,你就听不见了,这样的话我们地球把这个卫星发射上去以后,你联系不上,就等于把东西丢了。

  主持人:它就回不来了。

  栾:到月亮上以后,它要及时被月亮捕获,不然擦肩而过,如果刹车刹不好,撞了月球,太快了擦身而过,所以这个轨道设计就是我们一个远和近之间的很大的差异,

  欧阳:它的表面上几乎是超高真空状态,所以造成有太阳的地方,热的130、150度,旁边的阴影却是负150度,所以那么严酷的环境,也是我们各方面技术发展的必须攻克的第一步的堡垒。

  栾: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系统和仪器都要承受住这样一个大的温度循环。

  主持人:说这个距离远的事,好比说我们开车,一般观众想距离远近不是个事,只要有车,我10分钟我们可以开到木樨地,我花一天不就开到上海了嘛,飞行器也这样,比如说你先发射十来分钟到了杨利伟那300公里,多花点儿时间不就去月球了嘛?

  栾:比如你开汽车,你说到上海可以走,但是路上有很多辅助性设施在保证你能够从北京开到上海,这些保证措施,作为卫星来看它自己全带着走,路途越远,它的负担越重,如果路上没有加油站,我看你走到,恐怕走到济南就差不多了,就该加油了,你可能就得停在那儿了。

  主持人:您让一个车带着加油站走是比较难的事情。我还看到有一个观众提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说咱们地球到月球38万公里是直线过去还是绕啊绕过去?

  栾:比如地球和月球咱俩都不动,像你说的,咱们就这么走。可是月球在走,地球也在走,那么怎么设计好的轨道呢,世界各个国家都设计了很多独特的轨道,比如说你是到上海去,这叫时间最短的路程。还有一个,就是我耗油最少的路程,还有一段路是最舒服的路程。

  欧阳:说到38万公里是指月球跟地球的平均距离,因为月亮绕着咱们地球转,有的时候远,有的时候近,平均起来是38万公里,可你从地球要走到月球上去,可不只走38万公里。恐怕要走40、50万公里呢,因为你得自己绕着地球转几圈,加速,然后再奔月球,到了月球还得绕几圈,慢慢慢慢的让月球给抓住,而且最后要调整到通过南北极去转,这段路走下来,可不只38万公里。

  主持人:我也想到咱们下一步说先绕着月球走,还要在月球降落,我突然觉得这事有点儿困难了,因为你想杨利伟的飞船回地球的时候,着陆场好多人保障,这还是地球呢,这要去月球,那个着陆场也没人看着,这是不是挺难的?

  栾:我们现在说的绕落回,首先是绕月球进行探测,然后我们放下去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活动,第三步要取回一部分样品,返回到地球,整个这个过程是无人的,现在我们是做的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的绕月工程。人类第二步是什么呢,人要上去,我们可以称为登月过程,第三大步就要驻,这个驻是马字旁加个主,就是有东西在那里面,长期有人关照,另外美国科学家们研究一个人类生存的环境,那里面和地球差不多的一个封闭的环境,有水,有空气,有植物生长。


探测轨道图

  孙:落什么地方,欧阳院士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主持人:落在哪儿,归您来确定?

  欧阳: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要优选出几个地方来,首先第一,那个地方比较平坦,我还得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你不会掉沟里,不会掉到山崖里头去,第二,你那个地方有很多科学问题值得做。第三,这个地方也可能就是今后你准备要建基地的地方。

  主持人:月亮上有特平的地方吗?

  欧阳:有,你看到月亮上的阴影,我们叫海,名词可好听了,雨海、静海、风暴洋,其实这都是非常开阔的大平地,但是这里面可砸了很多坑,密密麻麻的。然后你必须选择这里面集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探测,所以一定得选个很好的地方,挺难的。所以最后来确定在什么地方落,我们还要派月球车在月球上进行考察,还得行走,当然怎么做,我不懂,这得孙总来解决。

  主持人:孙总,其实大家要问您的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说为什么咱们现在还是决定派个机器人上去,咱们杨利伟都能上天了,不能把杨利伟送月球上吗?

  孙: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火箭的能量将来需要彻底解决,因为杨利伟上天再回来,和假设我们送一名我们国家的宇航员从月球起飞到月球去,他得落下,在月球落下,到了月球落下人不能留在那儿,工作几天以后还要从月球再回来,回来以后到地球,完了再落下,这样等于说在地球上做两个反复,这样大的能量都要由地球一起飞的时候,就要带去,这件事还需要一段时间。

  栾:我们还没有能够使人回来的火箭,如果现在去呢,我看有能力去,但是是单程票。

  主持人:杨利伟回不来这也不行。

  栾:我们新一代的火箭正在做,我们要做无污染的火箭,绿色火箭。同时我们推力要大,大到一千吨左右。就是这种能力还有限,还要加大我们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宇航员实现登月。

  主持人:估计还要花多少年能做到这一点?

  栾:如果今年可以立项的话,我们可以在五到八年左右完成新一代火箭的研制和实验任务,再新一代的宇宙火箭研制,还要一段时间。我对宇航员登月球的时间表并不乐观。

  主持人:要等20年的话,我看杨利伟到那儿可能岁数就有点儿大了。我们现在飞船,我们叫飞行器,它可能包括有一个月球车落到月亮上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要看什么呢?

  欧阳:我们准备埋一个地震仪下去,砸了一块大石头也会引起震动,它都会记录,提供了我们一些关于月球内部的什么结构的一些信息。另外,我们还要放一个测月球的雷达在上面,这样我们可以测出来这底下究竟是什么,所以要干的活很多,我们很想设置一个天文望远镜,在月亮上对天观测,可比在地球上好,因为没有大气干扰。有一个月球车还得走下来,到哪儿还得要测量,还得要做点儿分析,一路走一路干活,干到它生命的终结,不让他们回来了。

  主持人:观众非常感兴趣有一点,说我们要到月球上找新的能源,就是氦-3,这个事情究竟是一个基本的幻想还是说的确有一天我们能够利用月球上的能源?

  欧阳:月球很可能是要为今后的地球能源的需求提供一种安全的、清洁的、上万年的能源保证。这个不是一种幻想,今后解决整个地球能源的前景,大家都寄希望于可控核聚变,而可控核聚变的一种很安全的、很有效的燃料是氦-3,月球样品的分析,证明这里面确实储存着比较丰富的氦-3,现在我们就想干一件事情,别人都没做过的。

  主持人:包括美国人都没做过的。

  欧阳:我们把全月球的那层土层的厚度,大致把它测出来,我就可以估算一下到底月球上有多少氦-3,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基本的数据,有人计算过,说一百来吨就可以解决全球的能源需求,月球上有多少呢,大概有100万到500万吨,但是到氦-3如何在月球上提出来,再送回地球,价值有多少,比如要不要用一吨汽油到上海,拿回来半斤汽油回来,实际上很多国家已经提出各种各样的设计,像刚才说的氦-3,还有很多金属资源,简直我计算下来,初步估算下来,地球上没法跟它比的,太多了,太好了。

  主持人:您有没有想过您有一天上月球上做一下研究?

  欧阳:月球上的石头,我看过不少,现在我估计没有能力能够亲自踏上月球的月面,但是对我来说,我每天都想到,我在月球应该做什么,几乎已经占据了我几十年的时间。应该说几乎都梦系月球了。

  孙:不过我信我们搞工程的,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给科学家建造一个平台,我简单来讲,就好像有点儿把欧阳先生的眼睛送到月球表面,叫他在那儿看,第一步。第二步,把欧阳先生的眼睛落到月球表面上,让他在表面上看。

  主持人:把他的手带上去。

  孙:第三步,给他拿回点儿东西,叫他在地球上研究。

  主持人:您最盼望在月球上看到什么,解决您心中存在几十年的疑问?

  欧阳:月球是怎么的,它跟地球是同龄的,是被抓过来的,是它亲生的儿子还是一个养子,还是一个兄弟姐妹,或者月球也有它的父亲和母亲。我很希望知道的是月球它正格的演化过程,月球实际上已经早就终结了它的生命了,在46亿年生成,31亿年就终结了,老的已经不能动弹了,它内部已经全部衰竭了,就固化成一块大石头一样,但是即使是这样,毕竟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个卫星,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是我们跨出,跨向宇宙的第一步的门槛。所以我很想,我们国家在他们整个绕月工程,在他们两位的领导下,我坚信会取得非常圆满的成果。

  好,非常感谢三位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张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