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归来说两会,版主陶然感言录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5日 14:22)
第一次采访报道两会,跑的是政协这块。网友“辽宁人在浙江”曾问及作为网站采访记者中惟一的一名版主,是否曾感到一种压力,老实说这种压力它是实实在在的。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因为这么重大的国是活动,要在短短几天内充实好作为一名两会记者应具的素质,做到知识过硬,心理过硬,采访合格,对于采访经验并不太多的我来说实际上是一次挑战。网站派出的记者中能手众多,要做到尽善尽美,得给自已定下目标付出一番努力。和其他频道的记者不同,作为版主采访两会,还得担着“天下”人所托,得尽力为大家的一些呼吁找到归宿,这番责任也自不寻常。
“马不停蹄、高度紧张”足可以说明两会记者的状态,因为白天委员们基本上是在会场,约定的专访通常是在晚上,十点多还孤身在外采访、一两点多还在写稿就是平常的事,睡觉难得从容。一早八九点又得全付武装奔赴会场,采访之前的问题准备经常是在车上临时酿就,录音笔、照相机在会前会后难得放下……
困和累是采访中的最大问题,而面对同行竞争,新闻大战的压力,丝丝扣扣都不敢马虎,采访的过程从盲目到进入角色有所策划,人的神经无法松懈,面对不足惟能通过努力来补,为求更好就只能分秒必争、夜以继日。
采访中的“苦”记者们都能深深体会到,而作为两会记者,采访的收获最值珍藏。
比如在人民大会堂前新闻大战,虽然有几天寒风凛厉,等待的过程有些辛苦,但能挤进“长筒大炮”的人群用袖珍镜头抓拍到代表、委员们最有风采的一面实是乐趣所在,在招展的红旗下拍摄到一种责任感的庄严,一种热闹中的本色、冷静又最让人铭记。而能在会场上与国家领导人最近距离,眼观耳听到国家决策的过程,亲身体验到参与国家历史进程的神圣,那份被提升的使命感、激动最不一般。
大家常问这次两会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说就是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情有了很好的解决,像免除农业税就是大快人心的事,它可以算得上这次采访收获的最大的喜,因为自已和许多网友一样都曾为它长时间的鼓与呼。虽然作为政协记者,在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没能进入现场,体验到当场代表、委员们的激动,不过那种如潮掌声,一种期待、信任,是已经深留在心里了。
收获的最多感动则是为委员们敢于说话的的勇气,还有他们坚守的良知,像对反腐败、城乡贫富差距、免费九年义务教育这些问题,真是各界的委员都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他们的呼吁又实实在在,各种真知灼见让人看到中国的希望所在。
因为政协委员多是富有睿智的专家、学者,能和他们面对面,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和他们深入探讨交流,这种难得的机会,确实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让人印象深刻。
而委员们又多为长者,不拿架子,亲切随和,即使你是涉道不深的小辈,观点浅薄甚至与他们相左,他们也能耐心地表示尊重和理解。如果你能切入话题,磨上一番就很容易认识上,要是观点相近谈得好了,其乐融融地和他们结个忘年交也是不难的事,如果能有幸地被他们邀上餐桌唠上家常,邀出同行,看到他们生活中作为平常人的一面,感受到一种本色、可亲的赤子情怀,那种人性化的东西最让人留恋。
都说文艺界的名人集中在政协。跑政协,虽然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经济界、农业界和教育界,但因为教育界和文化界的政协委员同驻大观园,大观园酒店那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又极具感召力,在勤跑此处的同时,就能很幸运地接触到一些文艺界名人,像冯骥才、韩美林、濮存昕、魏明伦等,能在现场倾听到他们忧国忧民可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可爱、可亲的性格,能抓拍到一些珍贵照片还能和他们合影,甚至又能荣幸地和他们交上朋友,这实在是跑政协这边最让人得意的地方。
跑两会,最让人开心的也就莫过于在广散名片中能广交到朋友,包括那些竞争又合作的同行记者。
附:◎版主+记者 答“天下”网友问 ◎为社会良知 再说版主心声
另附:采访稿件
■[两会观感]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前行 ■[专稿] 政府工作报告一个“免”字暖人心
■[委员争鸣] 免费义务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专稿]濮存昕:防治艾滋病 要知识也要良知
■[会场共鸣] 免费义务教育 根除中国之痛 ■[网评] 走好免税之路,在新的春天
■统筹城乡发展 根治“三农”之渴 ■遏制艾滋病最好的疫苗是“宣传”
■以人为本 人才评估体系待改变 ■科技人才做官是否人力资源浪费?
■“建设补偿费”可破黑“圈地”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谈
责编: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