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日报评论三: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05日 11:54)
专题: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信访干部张云泉
张云泉能成为干部队伍的优秀代表,不仅因为他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还因为他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高超本领。乐于和群众打交道,善于为群众解难题,是张云泉这位优秀信访工作者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也是特别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地方。
实践表明,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摩擦和碰撞时有发生,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支持,需要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信赖和拥护,需要我们把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普遍增强,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把群众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和维护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力量的总源泉。
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与人民水乳交融,情同手足,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与此同时,还必须掌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人民群众的心态和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解决存在的实际矛盾和问题。五十多年来,我们党形成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和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法宝。然而,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群众观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淡漠了。不学习做群众工作,不熟悉群众工作,不愿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带倾向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个别干部“隔着车帘看,绕开矛盾转”,疏离群众,害怕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结果,有些本来可以及时化解的矛盾却积累下来,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大矛盾转为冲突事件,教训不少。这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给人民的根本利益带来损害。学会做群众工作,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已是我们党执政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从事信访工作22年,张云泉怀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群众解决了数不清的困难,化解了数不清的矛盾,架设了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为什么在别人看来棘手的矛盾,他一出场就能迎刃而解;为什么一些尖锐的冲突事件,一经他处理,就很快平息,原因就在于他有着娴熟的群众工作本领。用张云泉的话说,是“五心”和“四种能力”,即对来信来访的群众要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有同情心;对有阻力的问题有决心;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有恒心。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激化矛盾,迅速平息事态。为做好群众工作,他付出了很多,被打、挨骂、受气,乃至因公致残。为做好群众工作,他刻苦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悉心研究民俗学、心理学和工作方法,千方百计收集民情民意,使自己成为“政策通”和“消息灵通人士”。他启示我们,干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具备牺牲精神,还要有学习钻研精神,使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学习张云泉,不仅要像他那样拥有“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的高尚情怀,更要像他那样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张云泉为榜样,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密切干群关系,凝聚最广大最深厚的力量,为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共建和谐美好的新泰州不懈奋斗。(原载泰州日报,2005年3月21日)
责编:继松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