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乖孩子变"坏"? 游戏害人还是父母疏忽
央视国际 (2004年01月14日 19:56)
南京电视台消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常年忙碌在外的爸爸妈妈们,不得已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抚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以及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培养,就成了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有的时候,孩子出了问题,做父母的都不知道症结是在哪里。最近,在南京做生意的王女士夫妇俩就为此非常困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王女士夫妇俩从安徽到南京做生意十多年了,儿子洋洋16岁了,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儿子一直很听话,他们很是放心。可最近,老家打来好几次电话,说洋洋现在总是迟到、旷课、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听到这个消息,王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女士:(以前)在家里听话的很,上厕所的时候都要讲一声,奶奶我上厕所去了,洗澡去了都要讲一下,很尊重的,讲话不像人家孩子没上没下的。
很乖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呢?心急如焚的王女士急忙赶回了安徽老家。然而,当她踏进家门的时候,洋洋却不在家,书包扔在大门的后面。她又急匆匆赶到洋洋的学校,结果,洋洋上午压根就没有来上学。一无所获的王女士再次回到家里,已经是中午了,这时她却意外地发现,洋洋已经在家里吃午饭了。看到妈妈回来,洋洋表情木然,没有任何反应。
奶奶说,洋洋变成这样,都是因为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为了跟家里要钱玩游戏,洋洋常常跟爷爷奶奶吵闹,要不来钱就摔打家里的东西。
奶奶:你不给他钱,他就不回家,经常能到10点回家,到夜里1点2点回家,你一找就在网吧。
看到孩子变成这样,王女士痛心疾首。她说洋洋从小就喜欢打游戏,她没怎么管过,现在真是后悔及了。
孩子变坏 全怪上网玩游戏?
孩子爱玩是天性,网络游戏也只是玩法的一种,也未必都能让孩子学坏。虽说洋洋的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小姨,都认为是网络游戏害了洋洋。但洋洋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已经长大,不希望任何人来约束他。他之所以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就是为了反抗家人过多的管束。
洋洋:不让我玩,我就不去念书。我有时候故意表现差。
记者:为什么这样呢?
洋洋:我赌气,表示反抗。
洋洋还说,爷爷奶奶不仅对自己管束的太严格,而且平时几乎不给他零花钱用,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有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他心理无论如何也不能平衡。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与家里人缺乏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洋洋的性格孤僻,不爱讲话。而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王女士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将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弥补自己没能尽到的责任。
王女士:现在想把孩子带到我身边,慢慢地说服他,说服他就像戒毒一样给他戒掉,然后他再想上学的时候再给他上学。
爸爸妈妈:孩子需要你们的精神关爱
不知道洋洋妈妈做出的这种努力,能不能奏效。洋洋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在外面起早贪黑,辛苦忙碌,就是想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日子倒是好多了,可孩子却荒废掉了,这是她一生的痛。其实,洋洋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夫妻外出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家庭教育问题方面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在外边玩啊,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和奶奶也不好意思去吵他打他,这样肯定对小孩有很大的影响。跑到游戏厅去玩,特别现在这些游戏室,对小孩影响很大。
记者:你儿子喜欢玩游戏吗?
外来务工人员:玩,就是喜欢玩。我们村肯定有(这种情况),有走上邪路的,有的父亲不在家、母亲管不了小孩的,学校也管不了,他们最后拉帮接派和和老师干。
教育专家认为,外出打工的夫妻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这本身就容易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再加上和爷爷奶奶辈之间有很多心理、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差距,导致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的交流。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理解和交流。而此时,父母关爱的缺失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王国芳:孩子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长大了,自己感受长大了。事实上 ,他们从心理到生理都还没有成熟,他还是依赖父母的,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有可能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感到不被理解。(《地方社会新闻》)
责编: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