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玄奘之路》楼兰古道考察相关背景资料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5日 15:19 来源:CCTV.com
    专题:《玄奘之路》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动

  一、 库尔勒附近考察介绍

  阿耆尼国/焉耆:与高昌国有宿仇。玄奘只留宿一夜。

  从高昌至阿耆尼国路过阿父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养。虽涉万里无所赍携。今我等熬然竟不忧念。宜共白之。僧曰。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礼佛受三归五戒。我为汝等登崖作水。众既危困咸从其命。受戒讫。僧教曰。吾上崖后汝等当唤阿父师为我下水。任须多少言之。其去少时众人如教而请。须臾水下充足。大众无不欢荷。师竟不来。众人上观已寂灭矣。大小悲号。依西域法焚之。于坐处聚甎石为塔。塔今犹在。水亦不绝。行旅往来随众多少。下有细粗。若无人时津液而已。”玄奘一行人留宿于阿父师泉旁。

  银山道(天山南麓的狭长隘口,今甘沟)。玄奘说“山甚高广。皆是银矿。西国银钱所从出也。”事实上银山并没有银矿,而云母很多,日光下银光四射,故得名银山。银山道是唐朝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重要道路。新疆考古人员对托克逊县南的苏巴什沟进行了考古挖掘,确认这条荒废已久的通道为“丝绸之路”中从车师国通向焉耆国的主要通道,也即唐代的“银山道”,并发现了玄奘记载的“阿傅师泉”,即今天的阿格布拉克泉水。

  开都河:玄奘从焉耆涉开都河而过。

  七个星佛寺:地处丝绸之路北道,始建于晋代,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渐过程中的重要遗存,也是当时作为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寺院和佛教中心,晋唐时期最为繁荣。据法显《佛国记》中记载,“东晋弘始年间,焉耆僧徒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制齐整。”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其在唐贞观年间“内有伽蓝(即寺庙)11所,僧仆两千余,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皆尊印度……”。宋元之后,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佛教的衰落,此处也逐渐废弃。

  建筑遗址散布在沙梁和坡地上,现在遗址上还留有壁画、石窟等古代遗迹。佛洞与克孜尔石窟第一期洞窟相似,据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有殿堂、庙宇、僧房、佛塔等大小土坯建筑93处,佛像造型丰满祥和,具有犍陀罗和中原风格。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外的一些“考察团”曾在此挖掘破坏,掠走大量文物。1970年代,那里出土了一批罕见文物,其中包括纸质古文书44页,经专家鉴定为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写成于6~8世纪,是研究我国民族史、戏剧史、宗教史以及吐火罗文的珍贵资料。

  二、 楼兰古道考察·相关介绍

  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首次称其为死亡之海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这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玄奘称之为“大流沙”。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中心。

  营盘古城遗址

  公元4世纪初,经过车帅的“丝绸之路”北道未辟之前,使者、商贾慑于北匈奴的侵扰,基本上通过丝路中道穿梭于东西方之间。这条“小道”西出玉门关,沿疏勒河,过白龙堆,经楼兰,循孔雀河谷,达尉犁、轮台、库车……。当时的营盘就处于楼兰和尉犁之间,是丝路中道的主要城市(——说是《水经注》中的注宾城)。黄文弼推定为西域山国都城。楼兰衰退后、营盘也随之逐步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斯文赫定、柯兹洛夫、斯坦因、黄文弼等都曾到过营盘遗址。斯坦因在这里盗掘过卢文和其他文字合壁的木简和汉文钱币等文物。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州文物普查队找到营盘遗址时,遣址已被疯狂洗劫。从全面收集发掘的情况看,墓葬中有大量木制、毛织品、皮制品,其中最重的是丝织品,以其种类齐全。质地精美令人震惊,品种有衣、裙、袍、裤、袜、枕、香囊等。这些丝织品或是飘逸的纱,或是绚丽的锦,或是轻柔的绮,或是华美的刺绣,实为我国丝绸文物之精品。 营盘城周长900余米,为圆形城堡,城墙残高5.6米,夯土筑,部分墙段偶用土坯。城内被水流冲刷过,有东西两城门。城外西边一高10米内被水流冲刷过,有东西两城门。城外西边一高10米的烽隧,土坯已成粉状。城北边是墓葬区,墓地西侧是一片守院遗址,残存10余座土坯建筑。营盘遗址西北距离尉犁县城150公里,北面是兴地山,南靠孔雀河岸。

  历史上对罗布泊、楼兰的描述

  汉:《汉书·西域传》“蒲昌海(即罗布泊),一名盐泽也,去玉门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曾减。”《史记·大宛列传》:“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

  汉以后,几乎所有的描述都是一样的:法显、玄奘、马可·波罗、马端临

  《魏书》:“鄯善国,都扞泥城,古楼兰国也。去代七千六百里,所都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

  “且末国,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新唐书·西域下》“又东行入大流沙,人行无迹,故往返辄迷,聚遣骸以识道。无水草,多热风,触人及六畜皆迷仆。行四百里至故都逻。又六百里至故折摩驮那,古且末也。又千里至故纳缚波,古楼兰也。”

  《大唐西域记》:“行二百余里至尼攘城(尼雅),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于阗、和田)以为东境之关防也。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行四百余里,至覩货逻故国(民丰县北,安得悦遗址)。国久空旷,城皆荒芜。从此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且末,车尔臣),即涅末地也。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若羌、米兰),即楼兰地也。”

  楼兰,扼丝绸之路南道咽喉,是亚洲腹地交通枢纽城镇。《汉书·西域传》:“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曾减。”

  然而,这曾被称为“海”、“泽”的罗布泊,在玄奘的时代,便已是恐怖迷离的荒漠。“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玄奘记录了一个被黄沙掩埋的曷劳落迦国的传说:有一位装束怪异、相貌丑陋的云游僧人到此国礼佛,国王听到当地居民的禀报时居然下令让大家对僧人扬沙驱逐,僧人满身尘沙,没有食物。有一位心地仁厚的人于心不忍,私下向他提供食物。僧人离开之前对此人说,因为城中居民的恶行,七日后将有沙雨把城市掩埋。僧人随即消失。七天后,沙雨果然从天而降,城市变成了巨大的沙包,曷劳落迦消失了。

  罗布泊中许许多多的古城就像曷劳落迦一样,在玄奘之前或之后的时代被尘沙掩埋,消失在历史中。

  米兰

  汉文明、希腊文化、吐蕃文化在佛教造像与建筑艺术中的交汇。

  米兰遗址位于若羌县东80余公里处,内城堡、周围古建筑群及汉代屯田水利设施组成。汉代屯田区的中心有座古戍堡遗址,叫突布提城堡,戍堡东南沿着一条宽10—20米、长37公里的引水干渠,分丰16个屯田座居住的群落和一个炼铁炉的遗址。干渠引水于米兰河,沿线有七条支渠,采用双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灌区面积约45000亩,渠道布局严整,水头控制得法;在迄今发现的古灌区中少见。如今灌国土地上敷有10厘米的沙砾,下面是肥沃的黄土层,其上还保留有当年犁耕的痕迹。戍堡东北有一处佛寺残址,寺西南角有佛座,座周浮雕神像具魏晋浮雕风格。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掘出一座唐代吐蕃的古戍堡遗址,南临米兰河道,正中是甘敦煌通昆仑北麓的要道,西距若羌县40余公里。戍堡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宽56米,东西长70米,四角有望楼,西有城门。戍保低凹,北部是阶梯大坡底至坡顶依次盖屋,屋门门洞,下半截控在土中,上半截土坯砌成,屋皆平顶,构造方法类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堡东是间大屋。堡南旗台。戍堡东西两侧有佛塔和规模庞大的寺院遗址。东边大寺是一座高约6米的两层建筑物,外面围以较高的院墙,第一层有一龛,内尚存半浮塑的菩萨和天王像。西边大寺院有一长方形须弥式基座的圆形建筑,残存的佛塑残体,线条简练,形态生动,反映了浓厚的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吸收并融汇了犍陀罗的艺术风格。米兰佛寺遗址经斯坦国发掘后已遭破坏,所以斯坦因刊布的资料是无法替代的。

  米兰古城方圆五公里内留下大量的遗址表明,三千年前东来西进的商客不但促使了这座古城的繁荣,还使它成为中西方文化融汇的地方。米兰繁华之时留下的彩壁画底色,和防止颜色脱落的牛羊毛片,至今仍然清晰可辨。犍陀罗佛教艺术只发现雕塑,故米兰佛教壁画便成为研究犍陀罗风格佛教绘画仅有的依据,在学术界和艺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米兰曾经留下了大量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壁画,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带翼天使壁画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斯坦因号称带走了所有的有翼天使壁画,但是,新疆考古所所长王炳华在70年代又发现了两幅有翼天使壁画。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主要是在鄯善国境内尼雅、楼兰和米兰遗址发现的。佉卢文书的语言原称印度西北俗语、中亚俗语等。后来证实这 种语言起源于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所以,英国语言学家贝利建议,将其命名为“犍陀罗语”,现为学界广泛采用。目前已出士近千件文书,内容主要为国王谕令、公私往来书信、契约、籍帐和佛教文学作品。

  楼兰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玄奘记录:“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卷、且末,古代“丝绸之路”从楼兰分道。

  古楼兰遗址位于罗布泊西岸,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县古城周围为一片密集的风蚀“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楼兰遗址主要建筑材料——木头,经碳14测定,其年代属公元前后。

  现保存的古城遗址略呈正方形,东城垣长333米,南城垣长329米,西城和北城垣均为327米,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B、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从现存建筑物风格及布局看,楼兰城分为三个区,中部和东南部为行政区,西部和西南部为住宅区,以佛塔(又被称为军事塔楼)为中心的东北部为佛寺区(或军事区)。该城池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一条河道东西向横贯而过,至今河道的沙砾中满是碎陶片。进入古城中流连,常会在灰土中发现铜钱、饰珠等物。

  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及其后任魏光涛在1890年前后曾命部属探察、绘制了“敦煌县到罗布淖尔南境之图”。现藏故宫档案馆的此图,不仅标明了自玉门关通往罗布泊的路线,而且在罗布泊西岸标示了一座古城址。而楼兰城,就在罗布泊的西岸。清朝的统治者们,既没有及时向社会刊布这些资料,也没有组织对古城的考察、分析。

  1900年春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考察,发现了楼兰。楼兰古城一时轰动世界,被称为“东方庞贝城”。出土了大量汉五铢钱、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木简、木雕艺术品,纸质文书等文物。

  1905年,美国人享延顿到达楼兰,他发现了墓地,但没有用力挖掘。

  1906年和1914年,斯坦因两次挖掘楼兰。将斯文·赫定发现的遗址编号为LA,随后他又发现了城周围的几十座城,编号为LB至LM、LQ、LR。遂步解开了楼兰的全貌。

  注:另附有文件专讲楼兰历史及相关情况

  LE

  楼兰地区的古城形制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方城,如罗布泊沿岸的LE城、LA城、LK等;另一类则是圆城,如民丰县以北沙漠的尼雅古城和安迪尔古城等。

  2003年一群探险者在罗布泊楼兰城附近遇见盗墓赋,顺着其车辙发现了楼兰LE城附近的古墓葬。墓葬位于一个长约76米、宽约30米、高约20米的台地顶部南端。台地中部遗存一座残高约2米、底部长宽约2米的塔形土坯建筑。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墓葬为有长墓道的洞室墓,墓道口开在台地南缘的斜坡上,墓室门上方已被盗墓者挖开一个洞,墓道长10米,前窄后宽,在墓道底端生土台地中挖掘洞室,墓室为前后室。壁画墓在楼兰地区以至整个塔里木盆地都是首次发现。但此墓发现时已被盗空。

  龙城雅丹

  新疆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面积约计3000平方公里,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是我国第二个面积最大的分布区。“雅丹”一词,原是维吾尔语“雅尔当”的变音,“雅尔当”的意思是“陡峻的土丘”。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中外科学工作者赴罗布泊地区考察时,见到了大面积分布的土丘和沟谷相间的地貌形态,于是在撰文中采用“雅丹”这个词,以后就逐渐为地学界接受并采用。关于雅丹地貌的成因,过去都认为是风的吹蚀作用,划为风蚀地貌类型。但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形成雅丹地貌的营力,除了风的作用外,周围山地阵发性的暴雨和洪水也起重要作用。

  龙城雅丹顶部的海拔在910米左右,这里原是古罗布泊的湖底,后来水面退却,湖底成为平坦的陆地,由于这里北距天山东段的库鲁克塔格山脉不足10公里,且属孔雀河下游地带,在突发山洪或孔雀河来水较多情况下,平坦的湖盆在水流的冲刷下逐渐变成条条同一走向的沟谷,相对高差达到10~20米左右。“龙城”雅丹为南北走向,而这里的主风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以南楼兰古城一带的雅丹主要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而“龙城”的北部和三拢沙一带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白龙堆附近的雅丹地貌是在流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

  土垠遗址

  土垠遗址为于罗布泊北端铁板河河湾的一个半岛形台地上,台地三面临水,只有北面与陆地相通。以前孔雀河水充溢河道,遥望罗布泊是一片汪洋。在遗址区内,南北各有一排房墙,西边有一段残破的城墙,中间是烽燧亭,烽火台上竖有五根木杆,木杆附近的密室内堆有很厚的苇草。可能为举烽燧时用。据史书记载,这里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随着楼兰的逐渐衰败而被废弃。

  在30年代,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罗布泊北岸发现了西汉时代的土垠遗址,在那里出土了71枚汉简,证明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发展和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史实。

  白龙堆雅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龙城故姜赖之墟,胡之大国也。蒲昌海隘,荡覆再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暮达东门。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成龙形,西面向海,国名龙城。”这里所指之龙城,实为白龙堆雅丹。其后半段,解释了白龙堆雅丹的成因,是很正确的。但其前半段,将龙城当做古时西域的一大国的遗址,其消失的原因,是由于罗布泊泛滥所淹没,却缺少事实依据。该城东西之间要走一天,其距离至少在数十里。其位置又不是故楼兰,楼兰在罗布泊西北,应是东南向海。(考察队专家王炳华解释)

  《汉书》曾记载,由于白龙堆一带地形险阻,辎重车辆无法通过,为“避白龙之厄”,后来新开北道,经伊吾、车师而行,绕过白龙堆,使丝路由二道变为三道。

  三陇沙雅丹

  见胡文康、王炳华《雅丹奇观》:

  明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三藏赴西天取经,在流沙河收伏沙僧的故事。流沙河广八百里,连鹅毛都会下沉,然而,流沙河在哪里呢?

  从《大唐西域记》中我们已经知道,玄奘的确在返国途中曾路经罗布泊地区。而在玄奘之前的法显和尚,又确曾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沙河”的记载。他在《佛国记》一书中写道:“从敦煌沙河,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至鄯善。”对“沙河”的环境,他做了这样的描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这沙河的险恶和难渡,不就与流沙河一样么?其实,流沙河实是流沙并非河。看了《西游记》再来过沙河,你就会有亲自的比较了,并可明白,法显和尚的话并非在吓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渡沙河,确要有万分的胆识和勇气。

  这沙河,即罗布泊地区的三陇沙,也称三垅沙。

  三陇沙在古时玉门关外,汉代即有此地名。《汉书》记载,其东西横亘数百里,中有三断石,而有其名。

  三陇沙虽险,却是古丝绸之路上一条重要的大道,即汉代的北道。后来,为“避白龙之厄”(《汉书·西域传》),即避开白龙堆的险恶,又新开辟经伊吾、车师西行之道,原来的北道即变为中道。《魏略》记载的中道路线为“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垅沙北头,经居庐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都护井”,在《汉书》中记载为“卑鞮侯井”,可供途中用水;“居庐仓”,可补给粮食。有水有粮,道路虽险恶一些,但还是有保障的,这条道路由此得以维持通行。

  三陇沙雅丹,在三陇沙的东部,雅丹分布区东西和南北各宽约10公里,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上下。土丘主要为浅棕色泥岩和沙岩互层,丘体高大,一般在10米以上,许多高15~20米。土丘长200~300米不等,成行列式整齐排列,远远望去,既如海湾中停泊待航的巨大舰队,又似鳞次栉比的高楼市巷,蔚然壮观。考察队员们谑称此为“小上海”,实是生动形象。

  在三陇沙雅丹群一行行整齐的土丘间,是堆积流沙的凹地。宽阔的凹地上,流沙滚滚,沙面波纹起伏,如一条条奔腾的小溪,“八百里流沙河”不就是由它们注满的么?几千年来,从原来的地面向下冲刷、侵蚀一二十米,在如此广大的面积上,将会产生多少的流沙是可以想见的。本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雅丹风蚀产物,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主要补给来源,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三、 汉玉门关(西安出发之后将正式考察唐玉门关)

  位于甘肃中段的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历史条件,成为丝绸之路东段长期稳定、千年不变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以武威和敦煌东西两端为交通枢纽,一吐一纳,形成了丝路上长期以来由陇右通往西域的必由之路。位于走廊西端的敦煌,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前进基地。也是胡商贸易的口岸,故称“华戎所交一都会”。在敦煌西南和西北的阳关和玉门关既象守卫在大门口的两个卫士,又象中原向西伸出的两只角。阳关和玉门关如同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两颗明珠。当时,西域客商向中原地区销售美玉,需在此验关,故被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设置时间应在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太初元年(前104)之前。史籍和敦煌出土汉简中,关于玉门关的记载屡见不鲜。《汉书 地理志》敦煌郡:“正关西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史记 大宛列传》正义括地志:“沙州龙勒山在县南百六十五里。玉门关在县西北百一十八里。” 殿本《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俱同。敦煌石窟保存的晚唐抄本《沙州志》(S•788)及五代写本《寿昌县地境》(散1700)和《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P•2691)亦载此关,但将距寿昌城里数误作“一百六十”。《汉书 西域传》:“是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为贰师后距。”《后汉书 班超传》载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又“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玉门关县北一百六十里,汉武帝元鼎九年置,并有都尉”。《流沙坠简》:“入玉门关日上一口口。”《敦煌汉简》:“元始三年七月玉门大煎都万世侯马阳所操妻子从者奴婢出关致籍”。(795简)“口者马不当入关敢言之”(797简)。此关建于西汉武帝时,约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即公元51年)(李正宇先生观点,见附录一),史称故玉门关或古玉门关。

  玉门关为西汉通向西域之门户,扼守中西交通咽喉要地,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时玉门关为玉门都尉治所,东汉初仍以其为门户。王莽篡位后不久,曾一度关闭。至和帝(公元89年---105年),匈奴杀汉吏,朝廷公卿以为宜闭玉门关,便把关口移设在今酒泉地区的玉门镇,向东移动了四百多公里,放弃了西汉所筑玉门关。后来,班超之子班勇上言,认为应仍以西汉玉门关为关口,置校尉长史以悍抚西域诸国。并写了《辨闭玉门关弃西域》的疏文。于是,朝迁就派班勇为西域长史,以西汉玉门关为门户,北兵屯域鄯善、龟兹、温宿诸国,并发兵驱走在西域的匈奴势力,西域平安,丝路复通。魏晋以后,玉门关再度废弃。隋唐之际,通西域的伊吾大道畅通,玉门关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汉玉门关慢慢衰败,关口淹没,边墙失修,昔日驼铃叮 ,商队络绎,使者往为来的景象不复再现。

  1906—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考察了敦煌西北的汉长城,在现在的小方盘城(斯坦因编号为T14)北82米处的一烽燧遗址中掘得几枚汉简,其中一枚较为完整,字迹清晰,上有“玉门都尉”字样。1943年10月,我国史学家夏鼐、阎文儒,也在小方盘城附近掘得汉简数枚,其中一简清晰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莫高窟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后晋天福十年卷子《寿昌县地境》均有玉门关在寿昌北16里。另一唐代《沙州图经》记述玉门关“周回一百二十步,高三丈”这些记载玉门关之方位、周长、高度均合小方盘城。陈梦家先生根据斯坦因的出土汉简,也认为:“也只有T14最适合作玉门都尉治所”,而玉门关只能在T14之西或者西北,即T11~T12或T13~T14之间。(《汉简缀述》)

  从此,人们依据这些实物证据,认定汉代玉门关就是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形方,四垣保存较完整,建筑结构为黄胶土夯筑,西北两墙各有一门,因墙土剥落形如土洞。北门下现已堵塞。全城残存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城墙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3。7米,东墙下宽4米,北墙下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内女墙厚85厘米,外女墙厚1。5米;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83厘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直达顶部。

  四、 敦煌

  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廓的西端。春秋时称瓜州,西汉武帝始设敦煌郡,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乾隆年间设敦煌县。“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以其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莫高窟千佛洞、月牙泉、阳尖、玉门关、鸣沙山、渥洼地、三危圣境、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富有地理历史价值的遗迹。

  附录:全唐诗中有关玉门关的诗歌摘选(共十三首)

  全唐诗第079卷第019首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骆宾王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

  

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

  

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全唐诗第036卷第003首

  

出塞

  

虞世南

  

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

  

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全唐诗第018卷第051首

  

横吹曲辞·关山月

  

卢照邻

  

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全唐诗第084卷第050首

  

陈子昂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全唐诗第108卷第030首

  

大漠行

  

胡皓

  

单于犯蓟壖,虏骑略萧边。南山木叶飞下地,

  

北海蓬根乱上天。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伏,万里相驰逐。旌旆悠悠静潮源,

  

鼙鼓喧喧动卢谷。穷徼出幽陵,吁嗟倦寝兴。

  

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云沙泱漭天光闭,

  

河塞阴沉海色凝。崆峒北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

  

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阳春半,岐路间;

  

瑶台苑,玉门关。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皋绿未还。

  

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鹄山。山嶂绵连那可极,

  

路远辛勤梦颜色。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韩昌拜节偏知送,

  

郑吉驱旌坐见迎。火绝烟沉左西极,谷静山空右北平。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全唐诗第018卷第053首

  

横吹曲辞·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全唐诗第199卷第034首

  

玉门关盖将军歌

  

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

  

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玉盘纤手撒作卢,

  

众中夸道不曾输。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我来塞外按边储,

  

为君取醉酒剩沽。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全唐诗第133卷第001首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全唐诗第274卷第050首

  

塞上曲二首

  

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全唐诗第731卷第003首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契利请盟金匕酒,

  

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沉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全唐诗第647卷第058首

  

咏史诗·玉门关

  

胡曾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

  

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全唐诗第671卷第021首

  

咏马二首

  

唐彦谦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

  

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全唐诗第316卷第036首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武元衡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

  

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责编:王丽华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