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 正文

第15个世界艾滋病日: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央视国际 (2002年11月30日 16:53)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艾滋病之登陆中国,是十七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艾滋病还是个“舶来词”,人们对于它知之甚少,只知它是一种“洋病”,很可怕。而在今天,艾滋病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人们谈“艾”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艾滋病人遭到大多数人的歧视、冷遇。正因为如此,在今年12月1日第15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定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这一主题包括了两层含义: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而言,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勇敢面对现实,提高生活质量;对全社会而言,倡导人们反对歧视,鼓励和动员全社会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即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扑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显示,仅2002年一年全球就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总数达到了4200万人。艾滋病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胁着人类的安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然而,面对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时,多数人的选择只是“扭过头,匆匆逃离”,人们内心深处那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和焦虑使其无法接受艾滋病,无法正视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所遭受的更多的是周围的歧视、社会的不理解。他们在忍受病魔折磨的同时,还要背负异常沉重的心理负担。

  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在世界各国都比较普遍。曾有一名南非航空公司的客舱服务员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被解雇,幸运的是,他在法庭上成功地对这种歧视行为进行了挑战;一些国家的公民在回国时,被要求提交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如被怀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么他就会被拒绝返回自己的祖国;在整个中南部非洲和南亚,一个被诊断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的妇女将会被送回娘家或者原籍;同样是在南非,一位居住在德班的社区志愿者在1999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因大胆公开了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而被邻居用石头砸死。

  造成这种歧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艾滋病本身缺乏了解、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种种传说和偏见、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媒体对艾滋病流行不负责任的报道等。这种尴尬的处境使艾滋病人的心态变得极其脆弱,为了免受“异样的眼光”而千方百计地隐瞒病情。结果是,医疗机构无法确知艾滋病病情的流行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越发受到排斥和孤立,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救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呼吁:“在对待艾滋病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进行道德评判,也不能拒绝面对令人不愉快的现实,更不能羞辱感染者,把责任全部归咎于他们。”

  严酷的现实警示人们,不要再“风刀霜剑严相逼”,歧视的眼光只能让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蜷缩在阴暗的角落中,宽容和关怀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明媚,激发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记者张忠霞 任海军)

  >>> 相关专题: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

责编:晓星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