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代表委员深入话“三农”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8日 15:58)
|
|
|
全国政协委员秦玉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能仅仅把“三农”问题挂在嘴上,要加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力度,带动农业发展。新华社记者 王岩 摄 |
|
|
|
全国政协委员倪益瑾在小组会上发言时指出,应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并在信息、技术、农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
|
|
|
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吴亮星认为,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政策的连贯性表明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坚强决心,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给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带来了希望与光明。但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应该坚持不懈,实现共同富裕。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
|
|
|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育种专家黄培劲认为,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需要更加清楚地认识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
|
|
|
来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袁以星认为,发达地区应该加大服务全国“三农”发展的力度。上海应该成为农产品物流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农产品加工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论证服务平台,做好服务工作,让全国的农民兄弟走上前台。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
|
|
|
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立仁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要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
|
|
|
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鲍志强认为,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三化”并举,加大农业投入,努力形成财政资金为主导、金融资金为辅助、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三农”投入体系。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
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是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大亮点: 粮食生产成功扭转连续5年下降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现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长……。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让亿万中国农民再次吃下“定心丸”。
责编:刘棣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