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玄奘之路》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动 > 正文

玄奘途经重要城市及主要与唐、佛教相关遗址·国内篇

八) 跋禄迦国(姑墨国,今阿克苏境内)

  在冰雪甫融的春季,玄奘到达跋禄迦国,在这里住了一晚,继而翻越凌山,出今中国国境。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录道:“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玄奘之路”考察队将考察玄奘可能翻越天山的地方,并希望能够确认哪一处是玄奘真正翻越天山处:

  A.凌山是跋达岭,出境的具体地点是乌什县西别迭里山口。

  B.凌山是木素尔岭(冰达坂),出境的具体地点是在昭苏县木札尔特达坂。此地如今已是一条国道。

  
九)朅盘陀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因为与高昌王的约定,玄奘从印度不走海陆而走陆路返国。“玄奘从支那来,至国西界,有国名高昌,其王明睿乐法,见玄奘来此访道,深生随喜,资给丰厚,愿法师还日相过,情不能违。今者还须北路而去。”

  经考证,玄奘经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由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明铁盖达坂进入今中国国境。这里,在玄奘笔下就是朅盘陀国。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朅盘陀国方圆二千多里,都城以石岭为城基,背靠徒多河,方圆二十多里,山岭相连,平原地带狭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许多相关朅盘陀国的遗迹和传说。在塔什库尔干自治县里,这些遗迹都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有些传说也有具体的遗迹。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玄奘说,朅盘陀国“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徒多河”。该大石岭就是位于塔吉克自治县东北角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朅盘陀国都城遗址。从汉朝的“蒲犁国”,三国时期至唐开元年间的朅盘陀国和受唐朝安西都护管辖的“葱岭守护”,及清的“色勒库回庄”和“蒲犁厅”,石头城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枢纽。石头城大至可分为内外两部,内城保存完整。至今可以见到一些露出地面的城墙和宫府、住宅和佛庙遗址。塔什库尔干与南京石头城和辽宁石头城并称中国三大石头城。

  徒多河

  徒多河是叶尔羌河的河源之一,在塔什库尔干城下流过。叶尔羌河、和田河与阿克苏河汇流而成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序论》里说,铁轮王所统治的瞻部洲中心的阿那婆答多池北面流出徒多河……有人说徒多河潜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又从积石山复出城为黄河的源头。

  公主堡

  玄奘还记录道:传说该国的祖先的母亲为汉土之人,父亲为日天之神,因此他们自称为“汉日天种”。这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尔人“太阳部落”的称谓非常符合。民间传说其先祖的母亲是汉土来的公主,因此这也带来了另一个著名遗址克孜库尔干,意为“公主堡”。

  克孜库尔干位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北侧可通皮斯岭大坂,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枢纽。尽管传说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公主居住的地方,但这处遗址经考证,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保卫丝绸之路交通安全的一处军事设施,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

  唐王城: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城东北6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唐代尉头州城遗址,为唐代龟兹国遗迹。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 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

  
十)瞿萨旦那国(和田)

  玄奘所称之瞿萨旦那国(于阗),就是今日的和田地区。和田地区古代有皮山、于阗、渠勒、精绝、戎卢诸国。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这时的于阗就相当于现在和田地区的范围,唐代时亦是如此。同玄奘经历的时代一样,今天,和田地区仍然以织毯、玉石、丝绸闻名。

  白玉河:《大唐西域记》“城东南百余里有河西北流”:河指的是当今玉龙喀什河(突厥语意为“白玉”)。

  《大唐西域记》记载传说玉龙喀什河突然断流,河神夫亡,国内选一贵臣配为夫,则水流如旧。大臣入河后有白马负着一大鼓和一封书信浮出河面。玄奘记录“岁月浸远龙鼓久无。旧悬之处今仍有鼓池侧伽蓝,荒圮无僧”。据斯坦因在《古代和阗》一书中说,在姚头冈东南有一湖,突厥语中的意思为“明亮之湖”,约四分之三平方英里。在此湖之东南有一当地称为“鼓室”的大土堆,当为此“鼓池侧伽蓝”。

  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上等和田玉主要来自和田的两条河,即以出产白玉而著称的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以出产青玉闻名的喀拉喀什河(墨玉河)。这两条亿万年的古河流都发源于昆仑山主脉的北坡,在昆仑山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奔流一段距离后,又向北切过昆仑山最北部的一道山脊进入塔里木盆地,在盆地中,两条河并行向北流过约一百六十公里后,在科什拉什附近汇集成和田河。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洛浦县吉亚乡西北70公里处的沙漠中,是和田地区保存较好的惟一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寺遗址。兴衰年代为公元2--10世纪。维吾尔语的意思为"楼阁"、"亭台", 它是一组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佛塔由院墙、院外院落包围。院墙内外有大量壁画、泥塑佛像。壁画中的故事都是佛教故事,有轮回图之类。泥塑佛像靠贴在院墙内外两壁。佛塔外还散布着大量红、灰色陶片、佛像残片等。这座佛寺突出的犍陀罗风格正是丝绸之路上佛教由印度东传至中原的明证。也是研究犍陀罗艺术的宝库。

  特约干遗址: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层被掩盖在厚3-6米的洪积层下。属于3-8世纪时古于阗国的一处重要遗址。

  
本篇文章共有 5 页,当前为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