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08:45 来源:
北京晨报讯(记者 闫文亮):在重大网球赛事的直播中,球迷可以从电视屏幕中清楚地看到由“即时回放系统”提供的回球轨迹以及落点。这项俗称“鹰眼”的高科技如今终于正式被引入职业网球比赛,帮助裁判对争议球做出判罚。美国网协、ATP和WTA昨天共同宣布,今年8月挥拍的美网公开赛将成为首个引入“鹰眼”技术的大满贯赛事。
2001年推出的“鹰眼”技术当年便获得了英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科技革新奖,2003年又因广泛使用于网球转播而获全美电视最高奖艾美奖的“杰出科技贡献奖”。这项技术之所以首先应用于美网,和2004年美网卡普里亚蒂和小威之间的一场1/4决赛有直接关系。那场比赛中裁判出现了几次误判,最终使小威无缘晋级。当执主裁判事后向小威道了歉,美国网协则由此坚定了引进“鹰眼”的决心。
根据目前的规则,选手在每盘比赛中有两次申诉机会,如果回放结果证明选手是正确的,他还可以继续保留两次机会;此外,如果打到抢七,比赛双方还将各得到一次额外申诉。而在电视回放时,画面将同时传送给主裁以及现场大屏幕,最大限度保持公正性。
今年早些时候在澳大利亚进行的霍普曼杯是“鹰眼”首次应用于正式网球比赛,但霍普曼杯并非ATP和WTA旗下赛事,因此,本月下旬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将是这一技术首次在这两大组织的比赛中亮相。美国网协认为,这项新技术的引进可谓自引进抢7制之后网球运动最重要的改革,它不但可以帮助选手处理争议判罚,对现场球迷和电视观众来说,也可以增加不少乐趣。
“鹰眼”到底盯着谁?
引入“鹰眼”的重大改革一出,网坛各方反响强烈,运动员、裁判员一致为这一增加比赛公正性的举措叫好,而也有网球方面的专家表示,如此严格的高科技有可能给运动员施加太大的压力。
裁判说·引进“鹰眼”是必然
国内著名网球裁判、十运会网球总裁判长张文尧对美网在判罚中引进“鹰眼”的举措表示欢迎,他表示,即使是在水平最高的四大满贯赛中,裁判也难免会有失误,有时在电视上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比赛结果无法更改。“鹰眼”引入后会使判罚更加合理,也可以使选手能充分发挥水平。
张文尧表示,如果比赛双方是大牌球员对无名小卒,裁判在争议球上很容易倾向名气更大的一方。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国内比赛中不是很多,即使是国家队队员也不会被另眼看待。而在国外的大赛中,裁判的主观因素固然重要,但有时场上气氛以及裁判、司线员的紧张程度都可能影响判罚。张文尧同时表示,在顶级水平的较量中,尤其是男子的顶级比赛,裁判的反应和超快球速相比确实会比较迟钝,对这一点,一些在澳网担任过司线员的中国裁判深有感触。而在这种情况下,“鹰眼”的引进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选手说·这简直太伟大了
在我2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最让人激动的事情之一,对球员、球迷和电视观众来说都是如此。这项新技术会给网球带来全新的尺度。——阿加西
现在的球速太快了,以至于连接受过专门训练的裁判都不一定能看清楚。“鹰眼”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人为的失误,还可以让比赛增添一点趣味和戏剧性。
——詹姆斯·布莱克
这对网球来说是惊人的一步,选手可以从中获益,观众则被激起更多兴趣。根据我的亲身体验,这项技术还可以让我们见识到司线员惊人的视力。——吉姆·考瑞尔
我们拥有了一项可以让比赛更精确的技术,这简直是太伟大了。——毛瑞斯莫
作为一名网球运动员,我知道“鹰眼”技术可以让比赛尽可能精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对所有选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莎拉波娃
官员说·选手压力将增大
中国网协竞赛部副主任周文学认为,引进“鹰眼”技术之后一方面使比赛更公平公正,但另一方面也对这项运动的人性化提出挑战——假如以后发展到场上连一个裁判都没有,比赛的魅力岂不也减少很多?
周文学表示,比赛中如果在关键分上出现误判,甚至有可能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技术对所有选手都是一样的。但客观来说,“鹰眼”技术也对选手提出了更高要求,至少选手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对判罚表示不满,而在进行申诉前也应该对自己的判断更有把握。此外,某些选手就算明明知道球已经出界却还要和裁判争辩,其实只是一种心理战,有时是为了减缓时间,有时则是为了给对手施加压力,而“鹰眼”技术也对这些选手形成约束。如果某位选手利用规则频繁申诉,回放结果却证明判罚无误,难免会影响其个人形象,进而使品牌形象下降。
责编:王晓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