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2003年伊始一大谜团——萨达姆是走是留?(图)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0日 10:42)


美军计划在海湾集结15万地面部队以展开有可能对伊拉克实施的军事打击

  文汇报消息: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埃及?白俄罗斯?古巴?……在这一长串的国家名单中哪一个会成为萨达姆的流亡之地?

  据美联社15日报道,如今在阿拉伯外交界关于萨达姆以放弃权力、流亡出国为代价,换取伊拉克不遭受战火之灾的说法颇为盛行。而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谈及此事却是哈哈大笑,显得对这一说法不屑一驳。萨达姆是走是留?伊拉克是战是和?这成为2003年伊始国际社会的一大谜团。

  ·阿拉伯国家游说萨达姆

  一旦美英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将殃及阿拉伯国家,成为战争的受害者。所以自去年以来,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一直在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

  “至少应该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沙特外交大臣沙特·费萨尔亲王日前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采访时说,“如果我们最终没有获得成功,那么那些在进行战争准备的人就按照自己喜欢去打仗好了,当然这对整个地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则指出,目前阿拉伯国家和非阿拉伯国家都在进行外交努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不用付诸武力、各方都能接受的模式”,避免海湾地区重燃战火。

  其实,关于萨达姆流亡之说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炉。随着海湾局势日趋紧张,最近几周来,在埃及、黎巴嫩和约旦等国外交界,关于萨达姆流亡的说法重新流行起来。一名外交官在开罗说,叙利亚在去年12月已经派遣特使前往伊拉克,游说萨达姆接受出国流亡的解决方案。而另一名在约旦的外交官指出,萨达姆被告之,如果选择了流亡方案,他和家人的安全将得到确保。但是现在还不知道伊拉克方面是否做出了回应。

  美联社的报道说,卡塔尔政府建议在本月举行阿拉伯国家首脑紧急会议,讨论伊拉克问题。这也使得外界猜测卡塔尔希望在会议上说服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采取统一立场劝说萨达姆放弃权力。

  ·埃及是流亡天堂

  最近几周来,关于萨达姆可能选择白俄罗斯和毛里塔尼亚成为流亡目的地的说法四处流传,但是毛里塔尼亚政府已经否认了上述说法。

  美联社的报道说,如果萨达姆最终决定流亡国外,他很可能会像其他被迫下台的阿拉伯领导人一样,选择一个阿拉伯国家来作为自己的避难之地,尤其是埃及。

  从历史上看,埃及是许多失意的阿拉伯领导人避难的天堂。1955年,沙特国王被迫宣布退位后就来到埃及蛰居。此外,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伊朗和苏丹的领导人在被赶下台后也将埃及作为自己的流亡之地。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前夕,埃及曾经建议萨达姆前往该国流亡,以避免战争爆发,但却遭到了萨达姆的断然拒绝。

  ·伊官员否认流亡传闻

  对于萨达姆将流亡国外的说法,伊拉克官员断然予以否认,甚至显得不屑一驳。

  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在被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问及这一问题时笑着说:“萨达姆是一个勇敢的领导人,一个英雄,他会一直呆在他的国家。真主保佑,他会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我们则会和他生死与共。”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伊拉克领导人并没有感到足够的压力,虽然美英等国正在准备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对此却并不支持,所以萨达姆现在恐怕还不会认真考虑这一问题。

  此外,萨达姆也非常担心,一旦离开伊拉克,他将遭到昔日仇人的暗杀,或者因为战争指控被引渡到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于流亡方案不得不进行慎重考虑。

  ·美国期望并不高

  对于萨达姆流亡国外以避免战争爆发的解决方案,美国人的态度是双手赞成,但期望值却并不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查德·鲍彻本星期在华盛顿对记者说:“如果萨达姆抓住机会离开,那将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鲍彻强调说:“如果萨达姆能够被一个能够善待其民众,而且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邻国的政权所取代,那将给我们省下许多麻烦。”不过这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同时指出:“我并不认为我们应该对其过高期望,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深入、认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他(萨达姆)并不会愿意这么做。”

  俄特使巴格达斡旋

  就在海湾地区局势日趋紧张之际,俄罗斯副外长亚历山大·萨尔塔诺夫在15日抵达巴格达进行外交斡旋。

  “我们必须抓住任何一个能够通过外交和和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萨尔塔诺夫说。莫斯科方面称,萨尔塔诺夫此次巴格达之行是为了和伊拉克当局保持“密切联系”,敦促其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与此同时,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16日敦促伊拉克提供更多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否则将面临战争的危险。

  “他们让我们迅速进入核查地点,在后勤保障方面也十分合作。但是他们如果想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证据。”布利克斯在离开联合国总部前往欧洲时对记者说。

  当有记者询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19日至20日的巴格达之行是否是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最后机会”时,布利克斯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说最后一次机会。”

责编:赵国臣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美俄特使又抵中东 商讨巴以和平新方案(2002/11/13/ 06:34)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