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告勿妄动兵戈 美倒萨遭遇“外交埋伏”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2日 07:46)
|
法国外长德维尔潘1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口气强硬地警告美国,称法国坚决不支持立即对伊动武。 |
|
|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月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会议上,法国严辞警告美国称,不会支持任何旨在未来几周内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安理会决议。中国和德国也做出了类似的表态。但美、英继续坚持他们的强硬态度,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会上称在伊拉克问题上“绝对不能退缩”。与此同时,美、英两国分别向海湾地区增兵3.7万和2.6万。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20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特别外长会议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外长德维尔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场,指责美国在检查伊拉克是否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没有耐心”。他当众对美国发出警告说,如果美国向安理会施压,法国不排除使用一票否决权阻止战争爆发的可能;如果美国没有得到联合国支持,执意选择带领一些盟友对伊动武,那么这将是一场“强权的胜利”。
德维尔潘指出,应该给联合国武器检查员更多时间以完成工作。他说,既然联合国安理会集体选择了核查,就应该让核查人员彻底履行其职责,并通过核查来和平地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他说:“在现在这个时刻,轻言对伊动武不合法”。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的核查工作令人满意,应该加强,“现在没有任何理由来中断武器核查,对伊拉克开战”。他说:“我们已经认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基本上被遏制或者冻结。当我们每天得到更多的信息时,我们就越是坚信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加强(武器核查)过程。如果认为战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不过,据外交官员透露,发表激烈言辞的法外长德维尔潘私下同鲍威尔会谈时表示,如果能再多给武器核查人员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确认伊拉克不愿意和平地解除武装,法国将“更倾向于支持对伊作战”。
|
法国总统希拉克1月17日在巴黎接见了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 |
|
|
|
|
在法国发表这番言论前不久,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布利克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刚刚结束了与伊拉克为期两天的摊牌式会谈。伊拉克方面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让步,与联合国签署了一份10点协议,许诺将加强与核查人员的合作。
在当天的会议上,除法国外,中国和德国对目前核查小组工作的评价也表现出与英美两国不同的看法。中国外长唐家璇20日表示,核查小组即将于27日提交的工作报告将是一个“新的开始”,而非最后定论。
德国外长菲舍尔也明确表示了不希望动武的态度。他说:“德国立场明确,不会参加军事行动,我们希望以武器检查的方式,成功执行第1441号决议,避免军事行动。除了担心战争将给该地区的长期稳定造成灾难性后果外,我们还担心军事打击会给世界各国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带来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反对采取军事行动的根本原因。”
这是德国第一次在联合国陈述自己对伊拉克问题的政策。在此之前,德国一直在游说法国采取与其一致的立场,并称法德两国的立场将对欧洲未来的外交政策发挥重要作用。德国是安理会下月的轮值主席国。
1月27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将向安理会汇报对伊武器核查的情况。美国的一些官员认为,这是向伊拉克出兵的好时机。在此关键时刻,安理会主要成员国在如何处理伊拉克问题上出现分歧对美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对此,《华盛顿邮报》甚至载文称,美国遭遇到了“外交埋伏”。 (中原)
责编:赵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