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德媒预言:伊拉克战争期间将很难看到客观的报道

央视国际 (2003年02月21日 21:12)

  千龙新闻网消息:“德国之声”广播电台日前出版的一份刊物提醒世人:万一爆发了伊拉克战争,你想获得事态发展的真实消息就太不容易了,即使你拥有各种信息来源,也保证不了你在脑海里能够描绘出一幅客观的图景。

  假如爆发了战争,交战双方为其自身利益都想把国内外的舆论引导到自己方面来。对“不合适宜”的客观情况报道将被扼杀,或者吸引媒体受众关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方面。美国政府会这么做,萨达姆·侯赛因也会这么做,而且做起来会更容易。因为萨达姆是独裁者,他严密地控制着伊拉克国内的大众传媒。况且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到底能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获得真实的消息?再一个就是,把假消息硬是塞给人们究竟会有多大的风险?

  萨达姆控制一切

  由于伊拉克媒体受到严密的控制,所以万一打起仗来,伊拉克媒体能够给予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就只能是萨达姆及其亲信准许的东西了。外国报纸或者诸如CNN和阿拉伯语的“半岛”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节目,普通公民是看不到的,再说,在伊拉克,上网是很不普及的。此外,凡是西方重要的新闻网站都被封锁住了,因为一切信息都必须经过由政府监管的唯一一个服务器。

  一般来说,持中立立场的新闻报道,比如Deutch Welle、Radio Monte-Carlo或者BBC,这些广播电台用中、短波广播的新闻,其处境要好一些。尽管伊拉克的新闻检查机构总是试图扼杀它们,但完全扼杀是做不到的。“德国之声”广播电台阿拉伯语播音部有个编辑叫阿卜杜拉·拉赫曼·奥特曼,他去年10月份曾到过巴格达。他的印象是:许多伊拉克人是听不到他们的节目的。

  用他的话来说,也不要以为伊拉克人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知道美国人都提出了什么动武的论据。不过,这位编辑认为:伊拉克人都非常仇视美国人。因为对伊拉克的制裁首先恶化了普通居民的处境,所以该国人民都不相信美国人。

  华盛顿的两个战略

  美国政府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于是试图抵制反美情绪。美国人试图通过广播和撒传单来搞好反萨达姆的宣传。与此同时,华盛顿力图说服本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人民相信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在这当中他们采用两个战略。

  其中一个战略是:试图把相当大一部分记者吸引到自己一边来,经过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使命”,然后再把他们派到前线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少写批评性的报道,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事件的参与者,并且负有一定的“道义上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迅速地从战场上获得必要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德国之声”广播电台记者、中东问题专家彼得·菲利普曾亲自到过许多“热点”地区,对布什针对大众传媒的“新政策”颇有微词。他认为:不该对华盛顿鼓吹的“坦诚”态度心存幻想;到前线去的只是那些“专门挑选出来的记者,首先是美国记者”,以便确保美国媒体和社会舆论都能有个“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做法”。

  心理战

  华盛顿的另一个战略是打心理战。华盛顿故意为各国公众提供假消息的计划虽多次遭到人们的批评,结果还是得到了官方的批准。美国已经建立起一个以发布假消息为目的的组织,原打算给它取名为“战略影响局”。现在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化是最终决定给它取个中性色彩较浓的名称——“全球交流局”。该组织采取的首批行动之一就是:让美国许多媒体自相矛盾,散布什么“萨达姆早在1998年就把联合国核查员非法赶出了伊拉克”的消息。这种说法至少是有争议的。据其它消息来源报道,当年的联合国监核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的实际情况是:当他得知美国即将空袭伊拉克以后,是他自己拍板决定中止监核会的活动的。

  90年代初,在入侵科威特的战争中,不光是伊拉克为各国公众提供假新闻,美国人也采取同样的战略。在操纵舆论方面,美国多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广为散布“伊拉克士兵故意杀害数百名科威特儿童”的消息。后来却查明,这个“故事”整个都是由一个广告代理商杜撰出来的。还有一个例子:1991年伊拉克声称美国人居然轰炸和平居民。美国却胡说什么:伊拉克当局故意把坦克、导弹和大炮部署在居民区附近,意在用平民打造“人体盾牌”。

  “谣言”与客观性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记者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核实这类消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他们也无权无视这些消息,即使他们明知道这些消息来自某个“有关方面”。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他们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那些未经核实的信息,才能避免让“谣言”取代客观实际呢?

  同伊拉克人不同,西方国家的居民却有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对“亲美”和“反美”的消息进行比较。然而记者们可以呆在美军方面还是去巴格达,这种流动自由却是受限制的。因此,即使拥有各式各样的消息来源,这本身仍保证不了他们能够客观地把握事态的全貌。

责编:张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