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观察]海地混乱何时了?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2日 15:14)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记者: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

  在前几天的节目当中,我们曾经讨论了加勒比海岛国海地的局势,恐怕当地人哥伦布在第一次踏上这个小岛的时候,无可奈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多山的岛屿在几百年之后竟然会变成今天这么一个多乱的国家。现在的海地应该说是国内大乱,满目疮痍,总统流亡,国难当头。北京时间今天上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并且通过了决议,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以帮助海地渡过难关,那么阿里斯地德总统流亡之后,海地局势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联合国的蓝亏部队的维和部行动能否给海地带来一点和平?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就这些问题召开讨论。今天在演播室来请到的一位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博士吴洪英女士,还有一位是我们的新闻观察员张郇。另外观众朋友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我们节目的讨论,具体的办法还是请您留意我们屏幕上的字幕:移动用户短信发至8003175,联通用户短信发至9850175。我们首先在讨论以前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今天上午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的出台前前后后,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2004年2月29号深夜,纽约联合国总部仍然灯火通明,安理会15个成员国正在讨论向海地派维和部队的决议草案,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比们磋商,安理会公布了最终结果。

  王光亚(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表决结果如下,决议草案获得15张赞成票,决议草案或者一致通过,成为第1529(2004)号决议。

  内格罗蓬特(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决议批准了多国部队的组建,在决议实施后,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里,维和部队将接替多国部队。

  萨布利埃(法国驻联合国大使):晚上好,我非常高兴,今晚安理会已经授权立刻组建多国部队前往海地,我认为这是安理会制定的,重要而及时的决议。

  解说:在安理会决议刚刚通过后,1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先遣队员从空中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而在机场接应美军的是50多名加拿大特种部队成员,此时法国的200名军人和100名警察也正在赶赴海地的途中。观察家发现,在授权派兵问题上,安理会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一致,而在伊拉克问题上争执不断的美国和法国这一次空前一致,从号召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到共同推动向海地派兵决议的通过,美、法在安理会的再度携手使得这份1529号决议的分量更重了。

  记者:我们首先来通过这个短片借助刚才短片的一些提到的一些要点,先来谈一下联合国在这一次解决海地问题上的一些变化。因为我们知道在伊拉克战争,从伊拉克战争以来,一直有关联合国的矛盾、联合国的作用一直是一个话题,就像我们刚才短片里提到的,这次在海地这个问题上,联合国是出奇地一致,因为安理会最新的决议是15票对0,完全一致被通过的。我想问一下张郇,这次为什么你觉得如此空前地一致?

  张郇:可能跟海地所处的位置有关,首先美国对这件事情他不会容忍在加勒比这个地区有一个国家的动乱,不可收拾,他不愿意这样,当然他迟迟没有,联合国的决议到现在才出来,是有一些其它地原因的。同时法国又是因为法语国家的关系,在跟海地200多年是法国的一个殖民地,所以他们认为有责任的一种感觉。那么这两个大国都不在这个国家混乱的局面继续发展,同时全世界也应该是不容忍任何一个地方的局势流血持续下去。所以说从根本上讲起来,法国跟美国虽然在前一段时间伊拉克的事情上有一些不合,但是我觉得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说作这一点上他们很快地能够站在一块。

  记者:吴女士怎么看这个问题,法国和美国是不是在海地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

  吴洪英:应该说利益是一致的,海地它从一个国家的内乱上升到一个地区的热点,进而又上升到这个国际社会关注的这样一种焦点,应该可以说是四个没想到的。一个没新想到的是阿里斯地德他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开就下台,应该说他作为一种民选总统他的任期应该到2006年才可以再次进行选举的。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海地人民,海地人他肯定没想到一场政治风波会演化成一场民族的灾难。第三个没想到的就是美国,美国最初他把阿里斯地德这个政府当做一种民族的样板推出来,后来阿里斯地德让他美国很失望,所以最后美国也就弃他而去。第四个没想到的就是国际社会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嘉乐比的一个小岛国这个问题能够演化到一个国际层面,联合国竟然两次开紧急会议,现在又通过一个1529这个会议,同意授权组成一个多国的部队进行去维和。我想这样一个决议关键是符合基本上是四各方面的利益。一个基本上符合美国的利益,我们知道传统上人们常常把拉美视作美国的后援,美国的知己来往往这样认识,所以海地作为他在拉美地区的伏地的这块地方他是不允许在这有动荡的问题出现,更何况他现在就是忙于对伊战争,所以他觉得再加上反恐战争,所以他不愿意后院出问题。

  记者:我打断你一下,您刚才说到传统上,刚才张郇也提到,美国基本上是视为加勒比这些国家,包括海地在内是他所谓的后院,为什么是这样?

  张郇:暂时先不说为什么,但至少这块地方如果不太平的话,美国也不会太平,因为现在海地一动乱,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全出来了,因为海地力历来是有一批船民是一有事情就滑着船往美国去,原来在前几年就有这种情况。

  记者:包括我们现在这有一个图,因为从距离上来讲,海地离美国的最南端迈阿密、佛罗里达1000公里。

  张郇:所以说很多人就会一有动乱就往这边游,美国人也看见这件事情非常头疼,所以说这件事情不说他怎么会把加勒比看成后院,至少这块地方的不太平是会对美国造成一些麻烦的。

  记者:是会影响到他的利益的。

  张郇:对,影响它的利益。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阿里斯地德的下台似乎来得有点暴风骤雨般,因为就在两天之前我们还通过媒体上的新闻再说,阿里斯地德在说我绝对不会离开海底的,我要坚持到最后,突然间同意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怎么可看吴女士?

  吴洪英: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种叫做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必然之中还有一些着偶然因素,应该就是说阿里斯地德他的下台从国内来讲话基本上是几股反对力量联合的一次作品。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

  张郇:实际上当初阿里斯地德说这个话,就是说我一定不离开首都,一定要在这个位置上站下去,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话,我认为他实际上实际时候他在等美国的最后的态度,当然美国那个时候态度还不是很明确,还不是很明朗,他还抱一线的最后的希望,他认为当初94年能把他送回去,美国在这个时候应该还能拖他一把,但是显然他的估计错了。

  记者:对,现在我看到的这个事件的顺序,当然很多里面的内幕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起码看见这个事件顺序是等于阿里斯地德在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左右,大概是后半夜12点左右的时候消息说出来,说他已经离开海地了,但是在这之前,大概不到12个小时,美国我国务院有一份声明,大概意思就是说海地的事情,阿里斯地德总统应该负责,造成今天这个局面跟他有关。

  张郇:而且鲍威尔还有句话说得更明确,就是说阿里斯地德总统现在应该考虑一下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对正在遭受灾难的海地和海地人民是最有利的。

  记者:能不能理解阿里斯地德等于听到了美国的这个声音以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或者说说走完了?

  张郇:但是我想公开的这些声明或者是鲍威尔的讲话是一方,另外一方面我相同阿里斯地德跟美国方面是会私下的外交途径的一些接触的。就像阿里斯地德有一个驻迈阿密的一个代表,他在阿里斯地德走了之后,他就对外界说,这个东西整个都是中央情报去操纵的,当然他这个话没有根据,他没有说出他的根据来,但是我相信这个里面一定是有美国所有的外交在加勒比的岛国的外交,不仅仅是靠国务院,或者事关,他还有一些其它途径来施加他的影响,这是肯定的。

  记者:那么我想我说到这我想通过一个短篇我们把过去这一段时间以来大概也就是不到一个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围绕着阿里斯地德、围绕着海地这个动乱我们简单地疏理一下,然后继续我们的话题,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2004年2月29号,曾经被誉为是海地的曼德拉的阿里斯地德在宣布辞职后流亡海外,这是37岁就当选总统的第二次被迫流亡。1990年,阿里斯地德当选总统仅7个月,就被军事政变推翻逃到美国,对这位海地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国际社会寄予了广泛的支持。1994年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阿里斯地德重返海地执政,直到95年任期届满。2000年阿里斯地德再度当选海底总统,但他并没有给海地带来稳定和繁荣。相反,由于经济停滞不前,政局动荡不安,海地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同时阿里斯地德的统治造成了多方指责,腐败和独裁甚至使一些曾经拥戴这位大主教总统的民众和政治势力也对他十分满。2004年2月海地局势再度失控,反对派在十几天中就控制了国土的一半以上,这一次阿里斯地德已无法依靠美国,在反政府武装直捣首都太子港的时候,华盛顿公开表示,阿里斯地德应该对局势负责。当阿里斯地德坐上飞机在大西洋上寻求自己的栖身之地时,人们更关心的是,他的再度流亡和多国部队的到来,将给海地带来什么呢?

  记者:现在据最新的新闻刚才我们也看到了,阿里斯地德现在已经到了中非共和国,而且有些媒体说他可能最终的寻求避免的地方最后目的地是南非,当然也有一些报道说可能是其它地一些,现在还没有透露出来的一些目的地。我想问吴女士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谈到了美国最终等于美国的态度决定了阿里斯地德最终下了决心就必须开始流亡生活了。考虑到在这之前阿里斯地德曾经被撵出去,然后又被美国人送回来,他下野然后又上台这个人的这么一种命运,能您觉得他还有机会再东三再起吗?

  吴洪英: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可能不大,因为阿里斯地德这次下台,我觉得关键是有两个因素,原来他上台的时候得益于一个是赢得了民心,再一个就是有美国的支持,现在他的下台实际上也是这两点原因造成的,他已经失去了民心。因为在他执政的时期,经济上面他进行的这种新自由主义的这种改革,使国家的经济没有得到好转,在政治上面,他这种排斥异己,采取了解散军队这样一些措施,使原来支持他的一些人也背他而去,所以我想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他失去民心,我想他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不大。

  张郇:而且现在各方面也有对他的腐败,甚至于最重要的一定就是说,阿里斯地德参与了这个毒品的交易。

  记者:这应该是美国人最痛恨的。

  张郇:对,海地的一个毒枭,中间人他实际上参与了30吨海洛因向美国向美国输入的,偷运,30吨海洛因的一个案子,所以他在判了27年以后,他就说阿里斯地德在海底是最大的毒枭,所有的人要么就给他交钱,就是说你做了买卖了,你现在交钱,要么你就掉脑袋。这是他的一方面的说法,但是确实有很多情报、信息证明阿里斯地德参与了毒品的交易,这个对美国讲起来不是一件轻罪。

  记者:阿里斯地德现在已经走了,我们注意到有一体媒体用了这么一个比较俏皮的话说,说海地乱了,阿里斯地德跑了,美国人又去了。现在当然不能说仅仅是美国人了,是联合国的蓝亏部队,蓝亏部队到了以后……

  张郇:现在蓝亏还可能,安南讲要三个月。

  记者:还得三个月,但现在已经有多国部队,那么这些部队眼下的任务,当然我们看到的报道首先是恢复秩序,因为现在还到处在乱,抢东西,杀人放火的事情还是有,我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面,海地那么乱,而且反对阿里斯地德那么多的党派,能够瞬间马上一转脸跟这些多国部队进行合作吗?诚心诚意的?

  吴洪英:这种可能性我觉得还不大,起码有一个过程。因为现在基本上在目前的海地的反对派里头,他有主要的三个人物,一个是原来的前海地角的警察局长飞利浦,再一个还有一个是阿尔伯利塔的抵抗战线的一个领导人,叫做梅塔沙,还有一个就是属于将军。那么这三个人,反对派现在目前主要是他们三个的领导人,那么对美国的我想提出的一些建议现在就是说不给予特别积极的这种回应。在国际实际上在美洲国家走私提出建议的时候,希望成立一个临时政府,然后走近这样一种多国部队然后进去,他们开始并不太赞成,但是后来看到大势已去,特点的目的达到了以后,就是阿里斯地德下台以后,他们觉得现在愿意跟着美国了。

  张郇:他们当时不同意主要是他们没把阿里斯地德赶走,阿里斯地德还在,随后来进行一个和解。

  记者:现在好了,现在阿里斯地德走了。

  张郇:所以说现在多国部队进去之后,实际上他是维持秩序,他首先是要想先把秩序给平定下来,应该说这些我们现在画面上看到的所谓抢劫,种种混乱的局面不是有组织的,不是叛军或者说反政府的军队在有组织的进行着,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老百姓、一些市民、一些从监狱里放出来,3000多名犯人就逃出来了,就是这些人在捣乱,所以说对这些人讲起来,多国部队应该是能够起到一定的维持自序的作用的。但是说到最后整个的局面,反政府军队的他们的要求怎么实现,或者说最终怎么实现重新建立一个政府,产生一个新总统,这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记者:而且我觉得这好象也不是维和部队能够单一能完成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图版是联合国实际上在海地问题上,在这之前已经有四次蓝亏部队进驻海地,但是主要的任务接是协助经济建设,维护一个基本的局势稳定。

  张郇:维和部队最忌讳的就是到一个局势不稳定的国家去跟不管哪一方的武装力量去正面冲突,这是最忌讳的。他就是说在局势明朗的情况下,他去来维持某种可以被接受的一种局面。

  记者: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等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派去的多国部队先负责维持治安,把局势搞定,然后蓝亏部队再进去维持一下相对的平静。

  张郇:对。

  吴洪英:联合国派这个维和部队的这个程序实际上也就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说前三个月,就是说暂时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叫做临时的维和部队进去,然后到了三个月以后在比较长的时间,然后安理会再派一个稳定的这种维和部队进去。

  张郇:能够长时间。

  吴洪英:能够结果长期的这种问题。

  记者:那现在阿里斯地德之后,海地的问题怎么办呢?最终肯定要成立一个,现在是个临时总统,最终要有一个总统,最终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政府,或者是国家时来运转,这个工作怎么办?

  吴洪英:这就牵涉到美国跟这几个刚才前面说到的三字反对力量的这样一种协调,通过这种协调中间,最后走向一种民主程序来建一个新的总统和临时政府。应该说起来目前这三股力量,这三个反对派领袖人物,美国人也不是特别满意,没有一个人觉得作为民选总统能够非常满意,因为他们三个人要么是警察,要么是军人,所以美国想把民主的样板想推崇下去还得要通过民主的程序。

  张郇:应该说现在是一个最高法院的法官在临时地代理这个总统。

  记者:这是根据海地的宪法?

  张郇:对,但是同时根据海地的宪法,这种状态又有一些麻烦,为什么呢?他来代理这个总统应该得到议会的批评,但是海地的议会在今年年初届满之后就没有再选,就没有开国会,所以他们没有一个在运转的议会来批评这个东西,这也是一个麻烦。

  吴洪英:所以现在这个亚历山大临时总统是一个很尴尬的状况,他缺乏一种活法性,因为1987年的海地《宪法》实行的海地应该是三权分立,他的行政权应该是总统与总理进行共同方向的,那么司法权应该是归法院,立法权应该是归国民议会。现在目前来讲,没有议会能给予他真实的这种合法地位,所以他的号召力可能还是有限的。

  张郇:对,但是我想海地这个问题是现在先把局势先平静下来,街头的混乱先平息下来,随后的事情再慢慢谈吧。

  记者:我们这也有一位观众手机尾号是6669,他说海地反政府组织成立的新政府,前一阵反政府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国家,有新政府,会不会被国际社会承认?美国是不是会转而去扶植现在所谓的新政府?不会吧?

  吴洪英:估计不会,因为我觉得在目前的海地的这几支反对的力量里头,他基本上是一种临时的一种利益组合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等到阿里斯地德下台以后他初步的目标达到以后,他们各自会为各自集团的这种利益进行争斗,所以我想占上风的总统他可能不会被美国所认可。

  记者:对。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最后一个问题。海地这个危机是不是现在看上去随着阿里斯地德的出走就结束了?

  吴洪英:没有,应该说这场危机我觉得可能得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的话,应该还是属于一个短暂的开始。因为就海地本身来讲的话,前边说了,它历史上一直是动荡不安的,而且军人、富人主宰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时间很长。所以我想再一个阿里斯地德他的政策已经造成了这个社会分成了两派,一个是支持他的一派,一个是反对他的一派。

  记者:应该说要平息,或者说安抚整个现在海地各派各阶层的矛盾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吴洪英:对。

  记者:好,感谢二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今天的《国际观察》。

  >>进入国际观察首页

责编:陶柯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