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3月20日 18:10首播)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20日 18:52)
CCTV.com消息(国际时讯):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
今天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今天,美英联军出动23万大军和上千架战机,对伊拉克开战,萨达姆政权很快倒台。一年后,那传遍世界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以“反恐”和“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为由,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动武。
3月20日 伊拉克战争爆发
4月10日 美军进占巴格达 萨达姆雕像被拉倒
5月1日 美国圣迭戈 布什上演“航母秀”
美国总统 布什: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和我们的盟国取得了胜利。
5月-12月 驻伊美军频繁遭袭 美军士气低落
11月27日 布什突访巴格达犒军 感恩节上演出“政治秀”
12月13日 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落网
12月14日 美国对外证实萨达姆被捕
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 布雷默: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逮到他了。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 伊拉克人的得与失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上万名伊拉克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表达对美军占领和重建进程缓慢的愤怒。一年来,伊拉克局势依旧混乱。伊拉克人说,他们在战后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伊拉克战争过去一年,巴格达人曾经为之骄傲的高楼大厦已经风光不再。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在无声中向人们展示着战争的伤痕。伊拉克人的生活依然没有保障,食品、医疗、水电供应都没有根本好转。战前,伊拉克采取配给制,人们工资不高,但物价相对较低。战后,物价飞涨,工资拖欠,伊拉克人的生计比战前还要艰难。
在首都巴格达,市民每人每天的供水配额仅为战前的一半,在南部城市缺水更加严重。伊拉克官方今年1月公布,要基本恢复正常供电供水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
伊拉克战争让许多伊拉克人失去栖身之所,无家可归。沙克尔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军的轰炸中,沙克尔的家变成了废墟。美军没有做出任何赔偿。念旧的沙克尔时不时就会回到原来的住处看看,然而除了一次次的回忆,他什么也不能做。
【同期】原本我们的生活正常平静,我是医院的一名职员,我老婆和我女儿都在大学学习,但是现在,我们连一间住的屋子都没有。
伊拉克战争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萨达姆政权的军队遭美军解散,几十万士兵也生计无着。伊拉克人权机构去年估计,伊拉克的失业率超过了60%。
然而,最让伊拉克人不能忍受的还是恶劣的安全局势。持续不断的暴力活动,使伊拉克民众人人自危。对于多数伊拉克人来说,他们不满萨达姆的领导,但是更痛恨美英联军的占领。
宰赫拉有两个兄弟。一个在萨达姆当政时被处死,罪名是莫须有的“背叛国家”。另一个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被驻伊美军打死,而美军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解释。
【同期】感觉上伊拉克人就是美军的枪靶子,美军开枪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枪法有多准,他们为什么要杀了我兄弟。
动荡的局势使很多国际救援机构的工作人员撤离伊拉克。一批伊拉克精英学者也被迫陆续离开祖国。对于等待重建的伊拉克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说起来,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惟一“丰富”起来的是文化市场。战前,伊拉克只有3个电视频道,而且节目非常单调,私自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是违法的。合法报纸只有官办的5家,政府对国家电台、电视台以及电影的内容严加控制。随着萨达姆政权倒台,原来的国家电视台、电台和官方报纸也销声匿迹,一批非官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联军发布的数字,伊拉克现在至少已经有50万个卫星频道接收器。报纸内容也从原来千篇一律的歌颂萨达姆,变成现在的无所不包。伊拉克大街上,出现了各种广告牌。使用手机的伊拉克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媒体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对这个伊斯兰教国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和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美国希望通过传媒轰炸,瓦解伊拉克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但是一些伊拉克知识分子认为,传媒中大量的不健康信息,正在给伊拉克带来比战争更可怕的精神摧毁。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 美国人的态度在改变
而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一年前和一年后,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
一年前,美国总统布什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宣布对伊拉克开战,两河流域顿时狼烟四起。战争第二天,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人支持政府攻打伊拉克的决定。
随后,20万全副武装奔赴伊拉克的美国大兵,势不可挡地向伊拉克各地挺进,捷报频传。一个接着一个的伊拉克重镇被攻陷,伊拉克军队不堪打击、迅速土崩瓦解。这让美国国民为之一振。
可是,让美国民众没有想到的是,战争结束后美军的伤亡数字竟然远远超过了战争中的阵亡人数。伊战之后,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美军伤亡报道,不断刺激着美国国民,布什的支持率也随之一降再降。
伊拉克战争前,布什政府多次声称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并拥有和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战争结束至今,美国在伊拉克境内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儿都没见到。这让布什政府发动战争的动机备受质疑。
今年1月,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前首席武器检察官戴维·凯宣布辞职,并表示,他所领导的武器搜寻工作表明,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月7号,布什不得不承认,美国在伊战前的情报欠准确,并将开战的理由变成了伊拉克“有意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构成了正在积蓄的威胁。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而伊拉克战争则成了美国驴象两党的重要辩论话题。曾经,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攻击竞选对手民主党人克里的砝码之一。
美国总统 布什:我的对手(参议员约翰·克里)同意,萨达姆·侯赛因是个威胁,但他却不支持我推翻萨达姆的决定,也许他还寄希望于萨达姆在下一届伊拉克总统大选中失利下台。
但是现在,反复在各电视台播放的布什的竞选广告,却拿“9·11”事件大做文章,而对伊拉克战争避而不谈。
除了美军伤亡让布什政府伤透了脑筋,伊拉克战争还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军在伊战中共花费450亿美元。驻伊美军每周开支高达10亿美元。预计2004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5210亿美元。
对于美军在伊拉克驻守的反对之声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西班牙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军后,波兰、韩国等国家的立场也发生动摇,伊战联盟面临瓦解。布什政府陷入更深的困境。
根据《今日美国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盖洛普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当前选民对布什工作表现的满意率仅为49%,为他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已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参议员克里的支持率为52%。伊拉克战争一周年,美国人对伊战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而对布什来说,能否再次荣登总统宝座,恐怕“成伊战,败也伊战”。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 硝烟过后伤痛难平
伊拉克战争一周年,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无论是伊拉克人还是美国人,丧亲之痛,都不会随着硝烟而散去。对他们来说,思念会继续,回忆会继续,伤痛也会继续。
(字幕)2003年3月26号 巴格达沙阿卜市场遭美军导弹袭击
2003年3月26号,巴格达市民趁着美军轰炸的间歇到沙阿卜市场抢购生活用品。突然,一枚导弹在市场中炸响。顷刻间,市场周围的建筑成了一片废墟,原本热闹的市场变成了人间地狱,14名伊拉克平民被炸死,其中包括44岁的伊拉克妇女努里亚·马哈茂德。
转眼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新的建筑在沙阿卜市场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起来,巴格达市民的正常生活似乎也在一点点恢复,但对于努里亚的家人来说,沙阿卜永远不再是袭击以前的沙阿卜,这里成了让他们心碎的地方。
一说起女儿的惨死,努里亚年迈的老母亲就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同期】我失去了女儿,她可是我的命根子,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我辛辛苦苦把她抚养大,可却在一瞬间就永远地失去了她。
【同期】努里亚的孙子:那天(2003年3月26号)我们一家正在厨房吃早饭,大约10:30 两枚导弹袭击这里,其中一枚击中我们的房子,包括我奶奶在内的两名家人被炸死,另有7个人受了伤。
没有人说得清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到底有多少伊拉克人丧生。据一份数据统计显示,仅从2003年3月20号到4月20号一个月期间,就有3240名伊拉克平民被打死或炸死,而这份数据仅是基于对伊拉克50%的医院的调查,实际的死伤人数远远高于公布的数据,战争让无数的伊拉克家庭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类似的悲剧也同样在上演。据美国国防部统计,截至今年3月18号,一年来,共有568名美军士兵和2名雇员在伊拉克丧生。
这是居住在洛杉矶附近锡米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安东尼·迪莱蒙多正捧着相册追忆着自己的儿子迈克尔。
2004年1月8号,一架美军“黑鹰”直升机在伊拉克费卢杰进行紧急着陆时坠毁,机上9名美军士兵全部遇难,22岁的迈克尔就是其中之一。
【同期】安东尼·迪莱蒙多:我儿子当时是去救助其他受伤的士兵,他的死是值得的,我们要永远纪念他。
尽管对儿子的遇难表示理解,但自从得到了迈克尔的死讯,安东尼一家就一直在泪水中度日。
【同期】中年丧子是切肤之痛,这种痛难以消平,虽然别人也和我讲过这种痛楚,虽然多年后我可以学着去面对,但现在我却无法正常生活,我儿子的死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我仍然沉浸在悲痛中无法工作,我老婆也一样,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甚至一小时一小时地挨日子,这滋味真是难过极了。
猎人的助手 人类的朋友
冬天对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是一个外出猎鸟,显示勇气和枪法的好季节。而有经验的猎手每次狩猎都不能缺少的伙伴,就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猎犬。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哈伦·文特尔训练了两千多条猎犬。
【同期】哈伦·文特尔 驯狗员:希纳是德国猎犬,它是我训练过的最优秀的,它有很好的性情,还有一只灵敏异常的鼻子,能从40-50英尺外把鸟儿捡回来。
哈伦训练出的犬,都是猎鸟爱好者的好助手。在他的调教下,猎犬能够准确地找到受伤的猎物,而巡回犬也学会了把握时机,冲向猎物。
【同期】这是梅尔,它停下来,开始兴奋了,它能够成长为一只超级猎犬。
选什么品种的猎犬做自己的助手往往是猎人最难做出的决定。每个品种的犬都有不同的特点,而在猎鸟中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找到鸟儿,取悦主人。
【同期】它在这儿。
与哈伦不同,罗比·拜斯特只训练一种犬——巡回犬。
【同期】驯犬员 罗比·拜斯特:巡回犬是美国AKC犬俱乐部注册的最优秀的犬,温和有礼的性格令它们非常受欢迎,它们既是家庭活动的优秀伴侣,又是好的狩猎伙伴。
狩猎时,猎人通常喊自己爱犬的名字作为行动的指令。这样,可以在一群人共同狩猎时,保持每个猎手和他们猎犬间指令的明确性。
对于拜斯特而言,看着他的狗去狩猎,就像欣赏一幅亲手创作出来的艺术品。爱狗表现出的机警、敏锐与勇敢,都令拜斯特充满了成就感。
【同期】有一条优秀的猎犬陪同狩猎,就像与最具魅力、最优雅的舞者共舞,而没有了猎狗 狩猎就不称其为狩猎,你必须有个优秀的伙伴陪着你。
英国:“西克罗福特马厩” 百年马匹养老中心
和狗一样,马也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无论是在古代的战场上、还是在现代的比赛、休闲活动中,都能看到它们潇洒俊朗的身影。当马儿和人一样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衰老,它们也和老年人一样,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容身之所。
这里是伦敦以北20公里的西克罗福特农场, 这里不仅是英国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也是著名的“西克罗福特马厩”的所在地。
“西克罗福特马厩”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马匹养老中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886年,在一位热爱马匹的女士安·林度和波特兰公爵的倡导下,英国第一家马匹养老中心在萨德伯里正式开办,其经费主要依靠私人捐助。但由于萨德伯里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也不够好,因此1900年,该中心搬到了伦敦以北一百多公里外的西克罗福特,并一直开办到今天。
第一次时间大战期间,这里还成为战马疗伤和修养的中心。现在,这里每年要为上千匹来自英国各地的伤病马提供治疗;同时为两百多匹马提供长期住所,其中很多都是来自王室骑兵团的退役军驹。
【同期】“西克罗福特马厩”经理 雪莉·阿博特:每天早上七点半我们就给它们做好了“早饭”,然后把他们放出去,在草地上走走,如果这个季节草地上有什么可吃的,它们就会多呆一会儿,到午饭时间它们会自己回来享用,吃过午饭后它们会躺在毯子上睡个午觉,然后醒来吃顿“下午茶”。
对于一些年纪特别大的马匹,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提供特殊的照顾。
【同期】“西克罗福特马厩”经理 雪莉·阿博特:它们衰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马蹄和牙齿上,其实就跟人老了腿脚和牙都不方便一样,因此我们会特别的关照它们的牙齿和蹄,不过可惜的是现在还没有专门为马提供的假牙,所以当它们一天天衰老,吃草就越来越不方便了。
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人们对于马衰老的年龄还存在一些误解,有的人以为马要三、四十岁才开始衰老;其实一般说来,20岁左右的马已经进入了老年,需要人们更精心的照顾。因此,除了为马匹提供更好的养老条件,向人们普及更多关于马匹的常识,也是养老中心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