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伊拉克教堂连环爆炸(8月2日)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03日 17:34)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今年39岁的哈达·曼苏尔是巴格达的逊尼派穆斯林,她的职业是芭蕾舞教师。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阿娅今年11岁,在巴格达她信奉的是基督教。阿娅是哈达最喜爱的学生,除了上教堂祈祷,每天两个小时的芭蕾舞课,是阿娅最快乐的时光。在这两个小时里,她可以忘记教室外面不时发生的爆炸和上学路上的危险;在这两个小时里,成为著名芭蕾舞演员的梦想能让阿娅的心飞出巴格达。
2004年8月1号,巴格达的一连串巨响,碎灭了阿娅的梦想。
2个小时内,5起针对基督教堂的汽车炸弹袭击,夺去了18个人的生命。这18个生命中就有那个怀揣芭蕾舞梦想的阿娅。而对于哈达·曼苏尔来说,失去最喜爱的学生,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悲伤,她还感到了很大的恐惧。多年来,伊拉克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是和家人般的相处,哈达恐惧的是,这种和睦可能会随着8月1号的5起爆炸袭击而永远的消失。
主持人(方静):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为您直播的《国际观察》。刚才的这个短片讲述了一对师生之间的故事,信奉伊斯兰教的老师,无私地在帮助信奉基督教的学生成就舞台的梦想。但是11岁的梦想却毁灭在昨天教堂的爆炸声中。
昨天巴格达和摩苏尔5个基督教堂相继发生汽车爆炸事件。前后两个小时的5起爆炸夺走了18个伊拉克平民的生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将围绕这个新闻事件,再次关注仍然动荡的伊拉克。
今天在演播室请来参与我们讨论的是《环球》杂志总编辑马晓霖先生和我们特约的新闻观察员宋晓军先生。那么对于现在伊拉克的安全的局势,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或者有什么想问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我们现场的讨论,具体的方式可以留意我们屏幕上的字幕。
在我们今天开始谈话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图版,这个图版上清楚地标出了昨天5起教堂爆炸的地点。我们可以看到,在北部的摩苏尔,有一所教堂遇袭,另外在巴格达有4所教堂遇袭。应该说,这个事件,非常清楚,是一起有预谋的袭击事件。除了袭击的目标非常明确之外,另外,就是说它的时间相差大概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还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的事件?
宋晓军(特约新闻观察员):我觉得第一个,它炸的是亚美尼亚东正教的教堂,第二个就是亚述人的天主教教堂,然后后边三个都是迦勒底的天主教堂。我们知道,伊拉克的基督教大概是这三种人来信这个基督教。那么它这个分布面我觉得是很广,就是覆盖面几乎把伊拉克的所有的信基督教的不同地方的人的教堂全部炸了,而且在6点半到8点之间。
主持人:对不起打断一下,您刚才说的6点半到8点之间,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
宋晓军:这个时候,他们是正好基督教开始做弥撒的时候。另外我觉得它5个爆炸,我看到有的报道,只有一起是自杀性的,剩下4个都不是,当然一个是用火箭弹直接打的。另外,美军说当地警察在汽车里发现了一颗迫击炮弹,我们知迫击炮弹很容易做这种炸弹,因为迫击炮弹是铸铁的,它散发比较均匀。另外它出发引线非常容易炸,而且在伊拉克到处都是这样的,82迫击炮的炮弹,60迫击炮的炮弹,它是很简易的一种炸弹。
主持人: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宋晓军:这个就是说对基督教堂实施爆炸的这些人,他的这种爆炸的资源是取自于本地的,他很快取自于本地,并不是说,过去传统的那种塑胶炸弹,很高级的一些炸弹。
主持人:马先生有什么补充呢?
马晓霖(《环球》杂志总编辑):我基本上赞成它的这一系列爆炸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内,目标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各派的不同的教堂。我想手法、各方面都差不多,应该是目标都非常明确的一个连环的一个细节。
主持人:现在关于这起爆炸的幕后黑手,伊拉克官方认为是扎卡维,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马晓霖:扎卡维,首先我觉得像本国人一般不会对本国实施这样的(打击),很少。在此之前,什叶派南路的清真寺也遭受过爆炸袭击。当时他们伊拉克人就普遍认为,这是境外极端的宗教势力,特别是包括像基地组织这样的。他在挑动伊拉克教徒之间的冲突,主要挑动逊尼派跟什叶派之间的冲突,所以才袭击清真寺。
那么像这一次,针对基督教教堂这种,很容易套在扎卡维身上。因为有人认为扎卡维虽然属于基地本·拉登追随者,属于第三代领导人,但是他比本拉登更极端,在宗教方面走的更远。应该说本·拉登他只是仇恨美国人,犹太人,那么扎卡维他可能连所有的基督徒、所有的非穆斯林都认为要进行袭击。
主持人:还有别的可能性吗?
宋晓军:关于这起爆炸案,现在还没有消息说谁出来承担?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分析。比如说,美国和伊拉克当局都认为是扎卡维,扎卡维我们知道实际上他是基地在伊拉克的一个符号。对这个观点,以色列的情报部门比较同意,他们认为实际上由于美国在伊拉克深陷泥潭之后,现在他基本是无法控制,而且阿拉维现在连省长的命都保不住了,连他自己政府的省长的命都保不住了。那么现在就是原来的萨达姆的前副省长的官员和什叶派的人联合起来,正在跟美国进行谈判。就是内阁罗伯特和布莱克维尔这一些人在进行谈判的时候说,他们帮助美国来维持秩序,这样基地的逊尼派的极端分子就不干了,就来通过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把基督教堂炸了,来警告。这是一种。
那么另外还有,比如说伊朗的通讯社报道,有可能是伊拉克本地的宗教极端分子所为。因为在今年3月份,美国为了推进大中东民主计划,在巴格达建了九个新教,基督教的教堂,同时用阿拉伯语印了大量的新约的圣经。另外,配发了很多医疗器械、粮食,拉很多伊拉克当地人去加入基督教新教。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造成一些极端的原有的穆斯林。
主持人:所以说这是一种宗教上的抵抗。
宋晓军:对。
主持人:应该说,刚才您说到两点。一个是有可能是基地组织,不管是基地组织,还是扎卡维这是一拨儿人,另外一拨儿人可能是本地的一些宗教极端组织。如果说是基地组织的话,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要杀这些伊拉克境内的基督徒?
马晓霖:这个我分析,还是跟像去年袭击逊尼派穆斯林清真寺一样。就是原来想在逊尼派跟什叶派之间挑起冲突,使伊拉克内战陷入更大的混乱。现在觉得当时那场图谋没有成功,现在又想,在基督教跟穆斯林之间挑起新的冲突。因为伊拉克战争说到底它是一种文明的冲突。
那么就是说,扎卡维也好,基地好,认为这是新的师资军对阿拉伯,对穆斯林世界的东征,对他们的一种征服。包括前不久,我也曾经说过韩国的人质金善日,被扎卡维组织处死。后来他在网站上,援引路透社、援引韩国通讯社点谈出了他的宗教背景,说他这个人懂阿拉伯语,这些年来他在中东主要搞基督教,传播福音。而且金善日,他服务公司的老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把公司盈利的10%都拿出来,用于在中东传播福音。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都是美国的一种对伊斯兰世界新的“十字军东征”的帮凶。所以虽然说这一次教堂的袭击事件是第一次直接针对基督教徒、教堂的袭击,但实际上,这种迹象在以前也已经出现了。
马晓霖:这种迹象,应该说从上个实际20年代以后,如果有的话,只有一次。就是1937年曾经伊拉克的政府军跟北边主要信奉基督教的亚述人发生过一次正面冲突,导致双方死了几十个人。但那次,主要是因为亚述人曾经帮助英国占领军镇压过伊拉克的反英起义。那么此后,穆斯林跟基督教之间基本上没有大的冲突,和睦相处。特别是复兴党政权上台之后,复兴党政权它本身的创始人之一,米席尔·阿弗莱克他就是叙利亚东明教的一个教徒。所以就是说,萨达姆政权,复兴党能把他尊称为领袖,那本身说明萨达姆政权在这个方面,他淡化了宗教教派的神圣,他更加强调世俗这方面的。
主持人:我们说到了伊拉克境内的基督教徒的情况,我们这里有一个图版,我们可以简单地先了解一下。伊拉克教徒的基本情况是,在伊拉克现在有基督教徒75万,大概占总人口的3%,主要居住在巴格达和伊拉克北部,其中大部分属于迦勒底教会。马先生,这75万人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伊拉克什么样的人信奉基督教?
马晓霖:伊拉克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有五、六千年历史的古国,经过不同的外来的帝国的占领,经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它留下的很多古老的部落,像迦勒底人,像亚美尼亚人,像亚述人,它都属于比较古老的民族,这些民族,基本上后来选择了,特别在罗马帝国对中东统治基本连接,基本选择了基督教。他们构成了现在的伊拉克基督教的主要居民。
主持人:这些人他们在伊拉克的生活状况,一直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在萨达姆时期,这些人是受欢迎的吗?
宋晓军:应该是。因为实际上,萨达姆之前,1972年12月,伊拉克公布的宪法,也就是复兴党上台之后公布的宪法,就是专门对于这些基督教徒,有宪法自由,有宗教信仰自由,特别强调的基督教徒,而他们自己同时还讲他们自己的古叙利亚语,有他们自己的电台。他们做弥撒的时候,都是受当地的阿拉伯人,甚至穆斯林的尊重,他们相处的非常的融洽。
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造成了混乱,有一部分基督教徒可能很个别的人,他们利用了这个混乱,可能也有冲突,但是没有炸教堂。比如说卖酒,开始有一些酒贩子和当地的穆斯林有一些冲突。
主持人:因为穆斯林是不允许卖酒的。
宋晓军:对。他们把酒甚至摆到了清真寺门口销售,这样可能产生了一些肢体上的冲突,但是没有激烈到把对方的教堂去炸了,这样一个巨大的羞辱的一个破坏。
马晓霖:关于基督徒的处境,我想提到一个人物,大家应该体会到基督徒的地位还是相当可以。那就是萨达姆的前任副总理,塔立克·阿及兹他本身就是基督徒。如果萨达姆政权对基督徒很排斥的话,不可能长时间的几十年,让阿及兹做他的副职,做他的铁杆。这也说明了穆斯林跟基督徒长时间的关系非常好。
我在巴格达采访期间,当时雇了一个司机就是基督徒,我们新华社分社当时雇了一个雇员,现在做电工,后来做记者,就是阿德尼也是基督徒。他们讲,他们跟穆斯林之间,真的跟一家人一样。当然刚才宋先生讲的也确实是,美国占领伊拉克之后,国家一路就处于无政府状态,确实是出现了一种文化、宗教的这种矛盾,这种宗教、文化的矛盾,不仅来自美国的占领军和伊拉克人,而且也出现在伊拉克教派内部,包括刚才讲的,我也拍过照片,就是说基督徒把酒摆到清真寺们口来卖,就引起了穆斯林的愤怒。
主持人:好,我们这个话题先谈到这儿,现在我们稍适休息,广告回来继续我们的话题,不要走开。
主持人:好,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欢迎回来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
刚才我们谈到了,昨天发生在伊拉克的5起基督教堂爆炸事件。现在应该说伊拉克的安全状况仍然是不容乐观。因为从6月28号交权以来,这一个月应该说,有很多事件,现在我们再来看我们的第三个图版,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这一个月当中,伊拉克的局势。
从6月28号到现在,伊拉克的爆炸事件一共有20多起,而且是重大的爆炸事件,主要的地点是巴格达、摩苏尔、巴古拜和费卢杰,袭击的目标是警察局和政府官员。两位认为,就是这一个月以来,发生在伊拉克的袭击事件有哪些特点?
马晓霖:我认为基本上说,从地点分布来讲,应该说集中在伊拉克的中北部,这跟过去是一样的,过去如果有点差别的话,就是萨德尔曾经跟美国占领当局,跟廉政委闹过一阵,那当然他有别的动机。现在来看这些大的袭击,主要发在中部和北部,那么就是说,还基本上处在逊尼派穆斯林地区,甚至就是说,境外来的势力占的比较多。那么这个具体来讲,可能是萨达姆追随者,也可能基地组织,甚至当地的逊尼派的一些激进派别,他对失去过去的那些权力的优势不满,那么进行一系列爆炸,绑架人质等等。
第二个特点,我想他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占领当局,联军,它的总部,临时政府的机关、机构,那么第二就是警察局、证明中心,就是这些国家的硬目标。
那么第三个特点就是说,在硬目标不能得手的情况下,就是对软目标,士兵,外国人,甚至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等。已经不像刚开始只针对美国,或者是美国的同盟军,同盟国的士兵下手。
主持人:实际上,就是说,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数量之外,在这一个月当中,恐怖事件它的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比如说除了刚才说的一些对占领当局的这种袭击之外,后来出现对外国人的绑架,现在又出现了对于针对基督教徒的这种的袭击。怎么样理解恐怖分子现在的一种意图,或者它们的策略?
宋晓军:我觉得是这样,实际上,美国打响伊拉克战争之后,他设想地比较天真,把自己的能力想得过大。另外给了伊拉克有了一个,很多媒体也都说过了,叫做“空中阁楼式”的一个蓝图。最后做下来之后,实际上现实离他设想的蓝图太遥远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安全真空”。在这个“安全真空”的情况下,各方的势力都在争夺,因为伊拉克有巨大的利益:经济利益也好,战略利益也好,都在去夺这个利益,是一个绞杀过程当中,是一种利益绞杀,就是真正本质上是利益绞杀,表现在表面上,可能是各种破坏,表示自己的存在也好,或者把美国人赶走也好,都是为了争夺这块利益。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的“安全真空”,我们注意到最新的消息,就是在28号的时候,鲍威尔和沙特的王储共同研究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派一支穆斯林安全部队。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个图版,这个消息是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向媒体透露出去的,随后鲍威尔就对巴格达进行了一个闪电式的访问。对于这个建议,鲍威尔说欢迎沙特的建议,但是需要认真考虑。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他说派遣伊斯兰和阿拉伯国家军队进驻伊拉克是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马先生您认为。
马晓霖:我觉得好坏暂且不说,这可能是有关各方做的一个积极的姿态。从沙特来讲,它从表面讲,他可能也想跟美国主动进一步的改善“9.11”之后恶化的关系,另外我想从深层原因讲,他不希望可能未来的伊拉克过多地倾向于美国。你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伊斯兰国家或者阿拉伯国家这种框架内,往伊拉克派维和部队进而对伊拉克的未来,对国家的走向,对他的政策进行影响。
那么美国之所以鲍威尔欢迎,但是谨慎地欢迎,表示要认真考虑,也表明,他想建立西方的国家,并不希望将来伊拉克是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或者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
但实际上操作来讲,我觉得很难。因为伊拉克周围都是阿拉伯国家,或者都是穆斯林国家。本身这些国家跟伊拉克之间的教派也好,跟它甚至还有领土纠纷等等。这个就是说,如果他们介入进去的话,我觉得如果真的来讲,伊拉克人担心他们的介入比将来美国的介入,可能带来的麻烦更多。
主持人:因为刚才您谈的鲍威尔说到这是一个比较要慎重考虑,那BBC在今天报道也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决定。为什么这么说?
宋晓军:实际上美国媒体早就透露出来这个消息。实际上最早派阿拉伯部队,美国人甚至比沙特说的还早,当然他们想派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这样远离中东地区的这些穆斯林国家的军队。
第一,这些国家的军队还比较能打仗。不像你,比如说沙特、科威特这些国家,军官、军队到下午就回家睡午觉去了,因为他们收入非常高。他们能不能在伊拉克那个地区去执行维和任务,都很难说。那么第二个,就像马先生说的,像现在伊朗、叙利亚包括利比亚都不同意,周边的这些阿拉伯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去。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说是谨慎的发言,我觉得实际上,反而有可能是美国先提出来,由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稍远一点的阿拉伯人,去来维护这些公司,阿拉伯公司给美国十三万军队运给养的服务企业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最近绑架人质,很多都是给美国人去做服务的这些公司就没法给他们供应了。
主持人:好,我们这个节目结束时间还有30秒,现在我们看观众朋友有一个问题,手机尾号是6948的朋友问,这个袭击教堂的事件,是否会进一步激化当地的宗教矛盾?
马晓霖:我感觉可能策划者和计划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这个用意太明显了,而且这个后果我觉得太严重了,不会实现他们事先预先设想的目标。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两位今天参与我们的讨论,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这期的节目,再见。
责编: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