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隧道的尽头总会看到光明”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1日 09:45)
专题:阿拉法特病情危重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解放日报消息:
活着还是死去?
是生是死?自从10月29日病重的阿拉法特被送往法国巴黎医治后,他的生死就成了媒体的文字游戏。
11月3日阿翁被转至重症监护室,4日就有一家以色列电视台发布消息称:阿拉法特“脑死亡”。世界震惊。很快,法国贝尔西军医院、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和私人医生库尔迪,均对此予以否认。但医生说,阿拉法特已处于4级昏迷状态。
此后,近200名世界各地的记者蹲守贝尔西军医院外,20辆电视转播车分立门口两侧,阿拉法特官邸门口也等了百名记者。11月6日,好消息传来:阿拉法特睁开眼睛,并与医生进行了对话。
但一天后,路透社报道:阿拉法特的病情没有好转,巴勒斯坦正考虑将阿拉法特从巴黎转移到开罗接受治疗。11月7日晚,巴勒斯坦总理库赖、前总理阿巴斯和外长沙阿斯前往巴黎探望阿拉法特。以色列媒体8日报道,三巨头此行目的是为了在11月9日,伊斯兰教义里真主第一次向他的最后使者穆罕默德颁降《古兰经》这一天,宣布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
9日,巴勒斯坦总统府秘书长和首席谈判代表在阿拉法特官邸,含泪向媒体宣布阿拉法特脑出血。遥远的白宫里,布什已开始为其灵魂祈祷。
“他死了!”巴黎当地时间11月9日下午,路透社终于迫不及待宣称。据称,消息来自阿拉法特身边的一位亲信。紧随其后,法新社和阿拉伯电视台分别援引一名巴勒斯坦官员的话报道说,阿拉法特已经病逝。话音刚落半小时,巴勒斯坦外长、负责治疗的巴黎贝尔西军医院发言人和阿拉法特的侄子纷纷出来予以否认。
各种说法,似是而非,相互矛盾。
看看率先报道阿拉法特逝世的路透社网站,北京时间9日23时06分,“阿拉法特已死”;22分钟后,标题急转为“阿拉法特未死”;10日凌晨0点时,又更新为“阿拉法特已死,但外界消息扑朔迷离”。
昨天下午,媒体终于一致认定:阿拉法特未死,但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围绕巴勒斯坦高层是否决定要拔去他的呼吸机,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又版本不一,光外长沙阿斯一人就有拔与不拔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阿拉法特能不能“死”,关键人物是阿妻苏哈。按法国法律规定,只有配偶或其他亲属才有权决定是否透露病人的病情以及如何透露。至少苏哈现在还是尽量把阿拉法特的病情说得乐观。
不过,无论如何不舍,无论有何盘算,谁都无法抵挡生命之轮。垂垂老矣的阿拉法特,正在生死边缘徘徊。几度熬过“鬼敲门”的他,还能像阿拉伯传说中那只有着五彩羽毛和天籁歌声的不死鸟一样浴火重生吗?
为巴勒斯坦而生
他为巴勒斯坦而生。
从1929年生于耶路撒冷,到如今生死一线,阿拉法特的75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命中注定与巴勒斯坦事业结合。
童年随父流亡埃及,4岁痛丧慈母,19岁参加首次中东战争打以色列,20多岁秘密组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及其军事机构“暴风”部队,从此长达半世纪,他手中的枪再也没有放下。
他用毕生想解开的,是一个数千年纠葛不清的结。
地处欧亚非交汇的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先后建立过“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135年,罗马帝国来了,将犹大省改名巴勒斯坦,驱逐了犹太人,流亡全球1800多年。直至一战后,犹太人掀起复国主义运动,纷纷从世界各地回迁当时为英国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区。
1947年,联合国协议巴勒斯坦地区分建两国,各占56%和44%。次年以色列建国。可视这片土地为圣地的阿拉伯人不甘心,发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五国联军杀向以色列,要抢回那56%,没想反被以色列乘势占到77%,1967年甚至越界攻占了耶路撒冷东城。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矛盾的激化接连引发战争,数十年不断……
与此同时,流亡海外的阿拉法特,于1969年担任巴解组织主席兼总司令,于1988年宣告巴勒斯坦国成立,坚持反以武装斗争,民众也爆发大规模抗暴运动,数十年不断……
和平露出一线曙光,是在1993年,那也是阿拉法特一生事业的巅峰。
这一年,阿拉法特勇敢地宣布承认以色列,与以总理拉宾一起,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两人因此同获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只是拉宾1995年被暗杀了,强硬派上台了,情势急转直下,2000年再次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2001年底,以军大举进攻,将阿拉法特“软禁”在其家乡官邸中。2002年6月,布什称“巴勒斯坦必须更换领导层”。2003年9月,以色列作出原则上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今年以来,又不断向其发出生死威胁。
两年多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直被困在半幢破楼内,一度被断水、断电,在一片黑暗中顽强地坚守着———“没有人能叫我离开”!
然而这一次,无可抵抗的疾病让这位老人离开了……
如今,危在旦夕。
还有漫长路要走
巴勒斯坦建国,这是阿拉法特毕生的梦想。他一旦撒手人寰,这个梦想,还有可能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惠侯认为,只有巴以谈判重新开始,巴勒斯坦的建国才会有希望。阿拉法特如果去世,将会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不幸、巴解组织的不幸,但是新领导人如果受到美、以认可的话,有望被当作谈判对手,可能会给中东和平进程带来转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对记者说,在阿拉法特病重时期,各方都表现得相当克制。巴方,除了巴解组织、自治政府仍在有序地正常运作外,连哈马斯等激进组织也表示愿意维护加沙地带的秩序,表现出一种相互谅解、克制和支持的态度。而以方,沙龙政府特别召开会议,不让以方的官员和传媒轻易表态,非常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美方对阿拉法特的身体状态也表示关心。这样相互谅解相互克制的态度都传达了一种信号,即各方都在设法营造一种气氛,一种以巴能够实现对话的气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后阿拉法特时代,不大会出现动乱,权力交接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阿拉法特未来安葬地选在拉姆安拉这一问题,巴以双方原则上达成了一致。从这件事情传达出来一个信息,巴以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阿拉法特的病危隐含着一个机遇,现在关键在于各方能否把握这个机遇,能把这个危机化解,开始接触,从而走上谈判的道路。目前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但是现在主动权还在以色列和美国的手里。
朱威烈认为,阿拉法特一旦有什么不测,最坏的一种可能是巴勒斯坦宗教民族情绪上升,以对抗冲突来取代和平进程中的对话,暴力升级,那么和平谈判的前提也就没有了。没有谈判,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就无从谈起。当然,巴勒斯坦要真正实现建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巴以问题矛盾一大堆,有关犹太定居点、耶路撒冷都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谈判也非常复杂,牵涉到方方面面,比如说邻国的利益、民族、宗教等因素,解决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相当的智慧。
不曾忘记,此次赴法就医前,阿拉法特说过:“如果情况允许,我会回来。”
不曾忘记,去年面对以军围攻,阿拉法特说过:“我是一名巴勒斯坦士兵。”
不曾忘记,在那漫长岁月里,阿拉法特说过:“隧道的尽头总会看到光明。”
新闻人物:法图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劳希·法图早年就投身于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合法权益的正义事业。1994年巴勒斯坦自治后,他结束了30多年的流亡生活,返回故乡加沙。
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在首次举行的大选中选举产生了立法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后习惯称为“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法图成为该委员会88名成员之一。他还长期担任该委员会的秘书长。
今年3月10日,巴立法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选举委员会主席。法图在选举中得到51名委员的支持,当选该委员会新一任主席。(解放日报/记者成珞 林环 郭泉真 尤莼洁)
责编: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