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时讯] 洪水退去 我要回家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7日 10:52 来源:
    进入[国际时讯]>>
    专题: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事件

  CCTV.com消息(国际时讯):

  [关注“卡特里娜”] 洪水退去 我要回家

  首先来关注飓风“卡特里娜”过后,美国灾区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几天来,世界很多国家的观众都从电视画面看到了美国受灾地区居民房屋被毁的情况。随着洪水的退去,这些受灾地区的居民希望,快一点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房子究竟是躲过了这场浩劫,还是已经被毁得不堪入目。

  【同期】杰菲逊·帕里什镇现在已经开放,欢迎回家!

  几辆警车开道,冒着倾盆大雨,杰菲逊·帕里什小镇的居民5号晚在夜幕中启程回家了。

  杰菲逊·帕里什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位于新奥尔良市以西。从飓风“卡特里娜”肆虐墨西哥湾算起,这里的居民已经离开家一个星期了。

  雨夜中,数千辆轿车很快汇成了一道车河,很多人表示,他们现在就想赶快回家看看。

  从深夜一直开到黎明,小镇居民居民终于回到家了。

  克里斯蒂娜 小镇居民:

  我真的不知道情况会如此糟糕,

  我想可能谁也没想到会这样,

  当水涨起来的时候非常吓人,

  因为你知道没有人能控制它.

  与其他邻居的木结构房屋相比,亨瑞家的砖房受到的损坏程度要小多了。更幸运的是,花园中的大树并没有倒在房子上。不过亨瑞现在仍然有烦心事。

  小镇居民 亨瑞:

  我觉得我的房子还可以,

  几乎没有什么破坏,

  我们现在有很多事情可做,

  首先我要把房子清理干净,

  这是当前最重要的.

  显然 房子目前还不能住,

  不过我们已经在联邦紧急措施署注册了,

  现在最令我担忧的就是我已经失业了.

  在密西西比州的波因特港,房屋被毁的情况就要严重多了。很多刚刚回到家的居民发现,他们的房子已经不能修复了。除了再盖一幢之外,别无他法。

  这就是艾科尔曼的家。房梁已经折断了,整个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东西。

  艾科尔曼:

  我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

  我认为这所房子没法修好,

  整个建筑结构都坏了.

  所幸的是,艾科尔曼和妻子麦奇以及他们的七只猫在飓风到来之前成功的撤离到地势较高的比洛克西市,而他的邻居就没有他幸运了。

  艾科尔曼:

  我知道在这个小小的社区中,

  至少有5个人死亡,

  15或者16所房屋被毁,

  有些人没来得及跑出来.

  不过,这些获准返家察看灾情的居民必须在当天晚上撤离,以便救援人员搜寻遇难者尸体。

  [关注“卡特里娜”]为受灾者祈祷 寻求精神慰藉

  对于身处飓风灾区的人们来说,刚刚过去的周末,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因为通常周末都是人们与亲友一同上教堂做礼拜的时间,尽管飓风摧毁了包括教堂在内的大部分建筑物,但灾区的幸存者依然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了灾难过后的第一次礼拜活动。

  位于路易斯安纳州南部的新奥尔良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市区里所有的教堂不是被大风和洪水摧毁得面目全非,就是仍然浸泡在水中,根本无法使用。

  但是周日一大早,一批当地居民聚集在市区一家昔日非常热闹的咖啡馆门前,举行了简单的礼拜活动。他们拍着手,唱着祈祷的歌曲,为死难者哀悼,同时也感谢上苍给了他们继续生存的机会。

  新奥尔良居民 巴斯特· 麦吉:

  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祈祷,

  我们还为所有的美国人祈祷.

  前来参加礼拜的人还表示,他们目前已经领到了政府送来的水和食品,但他们目前还需要一个容身之所,希望能尽快结束露宿街头的日子。

  而在路易斯安纳州的港口城市哈蒙德,一家体育馆被当地居民当作了临时教堂,数百人参加了周日举行的祈祷活动。

  哈蒙德市民 坎佐内里:

  这次灾难破坏了一切,

  人们断水断电,

  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

  但是我们社区的居民聚集在一起,

  我们会团结起来,互相扶持,

  很多人会主动上门,

  帮助他人清理受灾后的家园.

  例如把压在房屋上的大树搬开等等,

  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这样的情形是我以前从未见到过的.

  周日上午,当大批救援物资抵达密西西比州的比洛克西时,人们依然沉浸在哀伤和悲痛之中。因为当地一座百年老教堂在飓风过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纷纷来到教堂废墟前的空地上,默默地祈祷,希望灾难造成的阴影能早日过去。

  36年前,这座老教堂曾幸运地逃脱了“卡莫尔”Camille飓风的侵袭,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后来当飓风灾难结束后,人们还特意选择这里举行了纪念仪式,并修建了一座纪念碑,把在“卡莫尔”飓风中丧生的 172人的名字刻在了上面。

  现在,纪念碑和教堂都成了一片废墟,当地人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面对灾后的生活。

  [文化点击]伊朗:欧美现代艺术展 尘封艺术重见观众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两天正在举办欧美现代艺术展。展品大都出自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欧美名家之手。毕加索、莫奈、沃霍尔、波洛克等绘画大师的作品都包括在展品之中。

  目前,在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欧美名画大约有150幅,大部分出自20世纪70年代,巴列维王朝的珍藏。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人们将这些名画锁进仓库,一锁就是20多年,直到伊朗前总统哈塔米上台后,它们才被重新挂出来供人欣赏。

  除了欧美名作外,人们还能欣赏到许多创作于1979年后,伊朗本土艺术家的画作。

  [文化点击]印度:“玩具火车”老骥伏枥 大吉岭铁路又添看点

  看过绘画再到印度大吉岭看看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具火车”。您可别以为它是个玩具,“玩具火车”只是这列今年102岁的蒸汽火车的绰号,当年由于车体狭小、车速较慢才被人戏称为“玩具”。可谁想到,这部“老爷车”一百多年后不但没下课,乘“玩具火车”还成了印度当地重要的旅游项目。

  其实除了“玩具火车”,著名的大吉岭喜玛拉雅铁路也非常值得一游。这条1881年开通的铁路被誉为是影响、推动多文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杰出典范,而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最近,当地管理部门在大吉岭铁路沿途的一些火车站上,修建了系列展馆,用大批珍贵图片和实物集中展示了大吉岭铁路的辉煌历史和印度早期铁路的风采。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影片《证据》星光灿烂 讲述爱与信任的真谛

  5号,英美合拍的参赛影片《证据》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曾执导影片《恋爱中的莎士比亚》英国导演约翰·麦登,携好莱坞重量级影星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倾力打造的这部影片,凭借其强大的制作阵容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影片《证据》讲述的是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片中,好莱坞老牌影星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德高望重的数学家罗伯特,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饱受病情折磨的罗伯特生活无法自理。格温妮丝·帕尔特洛饰演的女儿凯瑟琳除了工作,还要事无巨细地照顾重病缠身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凯瑟琳心情低落,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罗伯特的学生哈尔一心打算寻找罗伯特遗留的数学笔记,凯瑟琳因此对他暴跳如雷。凯瑟琳的姐姐克莱尔则认为凯瑟琳可能遗传了父亲的某些精神病症状。然而,在不断接触和摩擦中,凯瑟琳与哈尔彼此渐渐了解,并萌生了爱意。一天,当哈尔拿着凯瑟琳给的钥匙打开了罗伯特的抽屉,发现一份成就惊人的数学样稿,欣喜的哈尔提议以罗伯特的名义印刷出版,而事情的真相却令人目瞪口呆,原来真正的作者竟是凯瑟琳!

  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剧作家大卫•奥本的同名剧作,剧本曾荣获普利策奖和托尼奖。2002年,导演约翰•麦登就曾将此剧搬上伦敦西区的舞台,当时他邀请了在电影《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与他默契合作的格温妮丝出演女主角,随着此剧公演后引起极大轰动,制作方萌生了将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念头,这也就有了约翰•麦登与格温妮丝在银幕上的第二次携手。除了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格温妮丝·帕尔特,扮演父亲学生哈尔的影星杰克·格林哈尔也受到了不少关注,因为在本届电影节上他有两部影片入围参赛单元,除了这部《证据》,还有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断背山》。

  一些影评人称,这部影片中有关天才与疯狂,真爱与信任的探讨和思考发人深省。片中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数学家让人不禁联想到影片《美丽心灵》中的罗素·克洛和《雨人》中的达斯廷·霍夫曼,而格温妮丝·帕尔特洛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不过在佳片云集的威尼斯,这部影片是否能够幸运问鼎金狮奖,此刻似乎还很难讲。

  [地球家园] 野猪故事

  今天的地球家园,我们要给您讲一个关于猪的故事。在人们眼来,猪是性格温顺,好吃懒做的动物。不过,您想不到的是,一旦它们离开人类的照顾,回到野外,它们就会性情大变。

  狗一旦离家出走,不出几周它们就会饿死。经过多年的驯化,它们已经变得过于依赖人类。

  如果换成好吃懒做的猪呢?事实上,离开了舒舒服服的窝,它们照样可以过得很好。一旦脱离人工饲养的环境,它们很快就能恢复野性,变成野猪。

  野猪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几千万年。最早的野猪,头部长近一米,甚至比现在的成年野猪的整个身长还要长。一些史前的猪甚至有奶牛那么大,头上还长着像牛角一样的触角。

  据记载,家猪是从欧洲野猪进化来的。欧洲野猪看上去外形粗鄙,长着尖尖的獠牙和粗硬的毛发,这样的生理条件非常适合野外生存。但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驯化,它们的样子逐渐发生变化,嘴变得更短,毛发变得更细、更柔软,性格也更温和。

  但是,猪的性格中野性的一面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暂时隐藏起来而已,一旦有机会就会显露出来。因此家猪回到野外,只要几个星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它们的毛发会变得更加粗硬,攻击性更强。同时,它们的后代的嘴也会变长,并长出尖尖的獠牙,家猪就这样又变回成野猪。不过几个星期的功夫就颠覆了人类几千年的努力。

  事实上,人们对野猪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像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它们居然拥有如此“善变”的性格。野猪还拥有超乎人们想象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20年前,在英国境内看不到一头野猪。20年后的今天,森林中活动着成百上千头野猪。野猪重返英格兰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教训,人类低估了野猪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几个世纪以前,猎捕野猪是英国一项流传甚广的户外运动。由于这项运动过于受欢迎,人们捕杀野猪的数量过多,以至于到了18世纪初,野猪已经在英国绝迹。人们以为,野猪将从此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然而,300年后的今天,它们又回到了这片曾经的领地。

  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市场对野猪肉日益增长的需求,农场主开始将野猪从欧洲其他地方引入英格兰。但是,这些野猪都被关在猪圈里人工饲养,并不是在野外放养。不过,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栅栏根本抵挡不住野猪的进攻。

  【同期】

  尤其是雄性的野猪天生就是会逃跑的,

  因为它们有着非常强壮肩膀,

  这样全身的力气就能集中于身体的前部,

  以至于它们可以闯过任何东西,抬起栅栏,

  将小洞拱成大洞 以便让身体通过,

  它们就是为逃跑而生的.

  就这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农场里的野猪开始上演胜利大逃亡……这些逃走的野猪在英国境内迅速繁殖起来,由于没有天敌,野猪种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壮大起来。为了找到野猪的踪迹,掌握野猪的活动情况,外来物种学家马丁踏上了寻找野猪的踪迹。

  【同期】

  这里是野猪的脚印,

  大概是一两天前留下的,

  野猪选择在这棵树上来蹭痒痒.

  它们已经把树皮蹭掉了,

  树干上渗出了粘稠的树液,

  在树液里粘着野猪的毛发.

  从英国野猪回归的速度,我们就能看出野猪的惊人的繁殖能力。在美国,同样的情形也在上演。由于野猪的数量太多,它们开始频繁入侵人类的领地,影响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如何与野猪和平共处,是当地人未来要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猪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母猪6个月大的时候生殖功能就已发育完全。最多的时候一窝能下14只小猪,每年最多可以产三窝。只要几代的功夫,猪的数量就能达到让人吃惊的地步。尤其是对于野猪来说,人类尚无法对其加以控制,只能任由它的数量成倍增长。

  随着野猪数量暴增,它们开始频繁出入人类的领地。

  这座公寓楼外,一头野猪正拱着地皮寻找食物。不知什么原因,它突然野性大发,闯过玻璃门,冲进了公寓楼内。

  听到响动的住户,透过门镜往外看的时候,惊讶的发现门口居然有一头野猪。野猪已经受伤,楼梯上到处都是它留下的血迹。这时的野猪变得非常危险,它随时都能向人发起致命的攻击。

  发了疯的野猪在楼内到处乱窜,束手无策的住户只好向警察求救。警察赶到后,让大家在楼梯间制造噪音来威吓野猪,这招并不奏效。警察又拿来辣椒水,可是对野猪也没有作用。

  最终,陷入绝望的住户请来了猎人。由于在屋内不能开枪,猎人只能使用匕首。就在野猪开始反击的时候,猎人逮到了机会,将匕首刺进了野猪的心脏。

  这样的人猪大战虽不多见,但是却不可避免。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19个州有野猪。到了2004年,野猪的领地已经达到美国34个州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专家预测,用不了几年,野猪将无处不在。

  目前,美国的很多州已经向野猪宣战。

  米卡尔·里德尔 农场主:

  我痛恨这些野猪,

  它们跟着我的孩子,

  会带来伤害.

  野猪不仅袭击米卡尔的家人,还毁了他的农场。米卡尔打算靠自己来解决问题,他要亲手除掉野猪。

  米卡尔·里德尔 农场主:

  不管它个头多大 我都不怕,

  只要将它逼入绝境,

  它自己就会送上门来.

  尽管野猪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它们躲不过猎枪的火力。米卡尔终于逮到了野猪,他的家人和农场暂时安全了。不过这只是片刻的安宁,用不了多久,又会有其他野猪找上门来。

责编:侯玮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