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信息化—制造业远航的风帆
央视国际 (2002年12月23日 21:13)
央视国际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主体,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排名世界第四位,制造业创造的外汇收入占到了我国外汇总收入的80%,我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它。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仍需要进口。针对这一现状,从今年四月开始,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如今,这项工程正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46个中心城市以及2000个大型企业里全面展开。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司长李健:我们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首先振兴制造业,因此我们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为突破口、为主战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是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企业,当年,这里的工人曾经用榔头铁锤敲打出了我国的第一架歼5甲飞机,如今,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已经在飞机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全部实现了信息化。
记者:各位观众,这里是成都飞机集团的数控中心,我们看到,此刻,工作人员正在为法国宇航公司的空中客车300系列飞机进行网上加工与制造。
通过这样的网上加工制造,工作人员可以先根据客户提供的飞机设计图,在网上模拟制造出飞机各部件的模具,然后再把数据和加工指令通过网络传送给车间里的数字机床,最终制造出模具和飞机部件。这样在制造过程中就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更改,避免了以往模具制成后才发现问题造成的各种浪费。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高级工程师黄光来:网上设计开始以来,我们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数控程编整个工作由以前的5个月(缩短)到现在一个月就能完成了。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在实施信息化工程后,竞争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他们每年都与波音、法国宇航等国际著名航空公司签定大约2个亿的生产定单,企业销售收入连续4年保持30%的高增长率。
象成飞一样,武钢、华为、联想等一大批企业也纷纷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仅投入了8个亿的引导资金,已经拉动了地方财政投入17个亿,企业自筹资金84个亿。十六大后,科技部对该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提出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0多个应用示范基地,开发出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和制造系统,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崔霞 晓波 常青 繁杰)
责编:水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