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中国航天员大队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3日 19:52)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训练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成立5年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圆满完成了首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日前,中央军委授予他们“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
各位观众:这个普普通通的房间,是为中国航天员授课的教室,5年中,有2000多个课时的基础专业理论学习是在这里进行的。在这个小小的课桌前,中国航天员迈出了飞向太空的第一步。
从1600多名候选的战斗机飞行员中脱颖而出的14位首批预备航天员,平均年龄已过而立之年,13门基础理论课程是他们必须迈过的首道门坎。
重新拣起高等数学、英语,入门载人航天理论、星空识别,甚至还有文学艺术修养,从此,航天员宿舍的灯光每天都亮到很晚。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14名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了良好以上。
为了心中这个至高无上的目标,航天员们开始了更为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尽管当过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比如超重耐力训练,飞行员要求做到5倍重力加速度,持续时间仅为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求做到8倍重力加速度,持续时间达到40秒;低压缺氧训练,按照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持续30分钟。此外还有前庭功能训练、失重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航空飞行训练、飞船着陆冲击体验等。心理训练对航天员既是枯燥的、又十分必需,其中隔绝训练对航天员是艰难的考验。他们分别单个被带到一个绝音室里独自生活一段时间,这种孤独对常人是难以忍受的,但对于航天员来说,却不允许有丝毫的烦躁,否则就是不过关。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最为重要,航天员通过舱载飞行文件的学习,熟练掌握规定的飞船飞行程序、任务内容和技术要求,同时利用飞行训练模拟器、飞船运动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系统等设备,进行正常飞行、应急飞行、飞行过程中各类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等内容的训练,反复进行,直至“万无一失”。2003年7月3日,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评选委员会评定,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从此,他们在自已的称谓前去掉了预备两个字,我国有了第一代航天员。
责编:周铁成